今天去了一趟北京龍泉寺,就是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當住持,很多北大清華等名校高材生去那出家、修行的那個龍泉寺。在寺里正好碰到僧眾等人用餐,當然用的是素餐,不過突然想起了和尚能否喝酒的話題,這也是很多人一直關心的話題,今天就來簡單說一說吧。
對于和尚能否喝酒,大多數人想得比較簡單。有人認為,和尚有戒律,當然不能吃葷、喝酒。還有人認為,現在早已不講那些清規戒律了,和尚喝酒沒啥問題,在鄉下也經?吹阶龇ㄊ碌暮蜕泻染瞥匀。但其實,情況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簡單。
首先,飲酒確實是佛門之戒。最基礎的佛教戒律,稱為“五戒”與“十善”,“五戒”包括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戒。佛門戒酒的原因,按佛教典集《四分律》中的說法,飲酒有十過三十六失,如壞顏色、無威儀、損名譽、失智慧、致病、耗財、不敬、落水等等。通俗的解釋,佛教認為人只有亂離一切欲望才能達到理想的思想境界,所以一切能夠引發人欲望的東西都是不允許的。
也正因為佛門戒酒,不久前引發關注的釋延魯等人舉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就把釋永信飲酒當作一項舉報內容。據舉報人之一、2003年負責給釋永信做飯的釋延勤說,有一次他端著自己做好的素菜來到釋永信的餐桌旁,看到對方面前有一盤紅燒肉,還倒上了酒,他當時就驚呆了,一旁的釋永信以前的侍者釋延江對他說,師弟,不能老給師父吃這些素的,你要常出去買些肉給師父補補,釋永信接過話說,延江,以后可不能買了,但還是把延江帶來的肉吃了,酒也喝了幾杯。
不過,佛門戒律對僧人和普通信眾的要求,是不完全一樣的。學誠法師有一次為網友答疑解惑,說針對在家人(俗家弟子)的戒律是五戒,有網友問,如果在生活中持五戒,工作中有需要少量飲酒的場合,怎么辦呢?學誠法師回答:若已受戒,則當盡全力防護。若覺得確實難以守持此條戒,可以舍戒以免犯戒。另一位網友也問:弟子發心吃素,不飲酒,但工作原因不得不破戒飲酒,怎么辦呢?學誠法師回答:未受戒,就談不上破戒。這個回答頗有辯證思維的,自己體會吧。
而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喝酒的和尚。具體有幾種情況。一是和尚犯戒。不僅古代有所謂的“花和尚”,現在也有公然犯戒的和尚。今年5月中國新聞網報道,重慶某寺廟一位和尚到四川鄰水縣做法事,中午吃飯時主人熱情款待,平時就嗜酒的他沒有推辭,喝了兩瓶啤酒,飯后還騎摩托車回寺廟,結果被執勤交巡警查獲,被記12分,罰款1000元,扣駕照6個月。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濟公和尚(道濟禪師)那樣的。對濟公的嗜好酒肉,清末民國的印光大師認為,濟公“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也就是濟公喝酒不意味著你也可以喝。三是特殊時期,比如愛以葡萄酒養身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規定和尚也可以喝酒。
另外,佛教不只中國有,其他國家的情況與中國也不一樣。比如日本,在明治5年(1872年)的時候,為了樹立天皇(被宣傳為天照大神化身)的絕對權威,日本政府發布了《肉食妻帶的解禁》命令,規定作為僧侶,肉食與結婚都是自愿的事情,擁有與其他日本國民相同的權利。在管理放松后,很多僧侶樂于還俗娶妻生子,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結果,日本全國的和尚都基本遵守了明治政府的法令,娶妻生子、喝酒吃肉成為日本和尚的一個奇特標志。在泰國,所有男性都必須在寺院中出家一次,有報道稱“泰國和尚很自由,煙酒魚肉樣樣不離身”,但具體情況如何,未必所有和尚的嗜好都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