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酒色財氣四堵墻,人人都在其中藏。
能到墻外走一走,不是神仙命也長。
又有詩云: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上人稀。
無財寸步難行,無氣定被人欺。
該如何是好呢?
酒色財氣,泛指各種不良品德、習氣。
出自南朝范曄《后漢書·楊秉傳》。且有關北宋蘇東坡的成語趣事。
古人將“酒色財氣”這四個字連在一起,變為勸誡性的成語以后,在元、明、 清三代六百多年間,習為常言,到處傳用。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酒色財氣,既是人生四戒,又是我們凡人所離不開的東西。
用一句看似矛盾的話說就是,不可不戒,不可全戒。運用之妙全在一心,全在一個度字。
大相國寺的“酒色財氣詩”
據說,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有一次到大相國寺探望好友佛印和尚,不巧,佛印外出,住持和尚就請蘇東坡在禪房休息,并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款待。
東坡就獨自斟酌,不覺有些微醉,偶然一抬頭,見粉墻上新題有佛印的詩一首。其詩云:
酒色財氣四堵墻,人人都在里邊藏;
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東坡見詩寫得頗有哲理,但覺得四大皆空,禪味太濃,既然人世間離不開酒色財氣,是躲也躲不開的事,那為何不能來個因勢利導,化害為利呢?問題的關鍵不是掌握一個“度”嗎。于是,就在佛印題詩右側題上《和佛印禪師詩》一首。其詩云:
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
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題畢,把筆一擲,乘著醉意,就離開了禪房。
翌日,宋神宗趙頊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亦來到大相國寺休閑,宋神宗看了佛印與東坡的題詩,饒有風趣。于是就笑著對王安石說:“愛卿,你何不和一首?”王安石應命,略一沉吟,即揮筆在佛印題詩左側題《亦和佛印禪師詩》一首。其詩云: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
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王安石真不愧為大政治家、大改革家,以詩人的慧眼,跳出了前人的窠臼,巧妙地將酒色財氣與國家社稷、人民生計結合起來,把人們恐懼的酒色財氣賦予新的勃勃生機和喜慶色彩。宋神宗深為贊賞,乘興也和詩一首,其詩云:
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
財足糧豐家國盛,氣凝太極定陰陽。
君臣在大相國寺以酒色財氣為題,先后和詩,各抒己見,別有一番情趣,自此被傳為千古佳話。只可惜,大相國寺那堵粉墻上所題的君臣和唱墨寶早已不復存在了。
上面的幾首詩,水平都很高。從這些詩作中,我們能看到酒色財氣的害處與益處。作為現代人,應該辯證地看待酒色財氣的作用,在生活中把握好度。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
知足常樂:就總是快樂
不亂于心,不困于情。
不要隨便發脾氣,能忍則忍。
凡事有度,過則為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