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檳,這種“神奇”的起泡酒自問世以來,似乎就自帶一張夢幻的“慶典臉”。它的金色氣泡歡樂地升騰在電影、體育、時尚等全球聲色最為熱烈的地方,全能又傲嬌地成為葡萄酒家族中最會制造氣氛的大神……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飲品能打破社會與民族的界限,迅速把不同背景、不同愛好的人籠絡在一起,那一定非香檳莫屬。
論王者風范,只服香檳!
1668年至1715年間,修道士唐·皮艾爾·培里儂在香檳地區的艾佩爾奈小鎮負責修道院的酒窖管理,并釀造為圣餐準備的葡萄酒。偶然的契機下,他發現了葡萄酒瓶中的二次發酵。由于當時的香檳產區出產的都是靜止葡萄酒,他一生都致力于消滅這種“奇怪”的泡泡。盡管如此,在無數的故事版本中,后人都將其譽為香檳之父。
早在香檳會冒氣泡之前,它就已是皇室宮廷的摯愛,可以說自始就是“王者之飲”。
1715年前后,太陽王路易十四在統治的最后時期,曾一度沉迷于輕盈、閃爍的“香檳”。從中古世紀至1825年查理十世,法蘭西歷任國王的加冕典禮都在蘭斯(Reims)舉行,法蘭克王國第一任國王克洛維(Clovis)也是在此接受洗禮,清麗的香檳之鄉因此也被譽為“加冕之都”,而這些歷史上最重要的加冕時刻無一不使用的是來自香檳區的名酒以示慶祝。
在香檳會冒氣泡之后,它的受歡迎程度更是空前的,特別在其入駐凡爾賽宮后,香檳成為每個貴族手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喝香檳亦是身份權位的象征,曾有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五的著名情人龐巴杜夫人不遺余力地稱頌過它:“香檳是喝下去后唯一能使女人變得更迷人的葡萄酒……”
不過,香檳在這一時期還并不屬于大眾酒飲,它的釀制被嚴格限制,價格也是物以稀為貴,只有王親皇室,或者在巴黎倫敦等歐洲上流社會的顯赫家族才有機會品嘗,其奢華地位當時已可見一斑。
如今,香檳在全球的受熱捧程度恐怕讓其它酒種忘塵莫及,從貴富名流到搖滾樂手,擁躉無數,人們似乎都樂于將名利與情懷抒托于一瓶起泡。法國著名音樂人大衛·庫塔(David Guetta)、美國影后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又或者瑞士網球男神羅杰·費德勒(Roger Federer)都曾先后把他們優質的公眾形象與香檳聯合在一起。
香檳名家更是各大皇室貴族活動上的?,摩納哥親王阿爾伯特愛喝的是巴黎之花(Pierrer-Jouët);凱特和威廉大婚選擇的是寶祿爵(Pol Roger,它也是溫斯頓·丘吉爾的最愛);拿破侖則鐘情酩悅(Moët et Chandon),其中帝王(Impérial)系列就是因他而命名的……
論會玩氣氛,只服香檳!
如果碰到有錢人問你晚上去哪里燒錢才能又快又爽?我想作為一個靠譜的葡萄酒愛好者,你可以負責地告訴他去喝!香!檳!沒錯,香檳就是狂(xuàn)歡(fù)與慶祝的代名詞!
巴基斯坦船商,億萬富豪杰維德·費亞茲(Javed Fiyaz)曾在法國蔚藍海岸為香檳一夜擲金如土:2009年他在素有“太陽城”之稱的圣特羅佩(Saint-Tropez)的俱樂部簽下面值900000歐元的酒單——300瓶路易王妃水晶香檳(Louis Roederer Cristal), 外加24支3升與10支6升裝同品牌的特別規格香檳;接著,2014年他在附近加納的酒單稍微“收斂”了些,但隨便就去買個380000歐元的賬單也足以讓普通人淚如泉涌了。
2017年初,國民老公王思聰在馬爾代夫包下一座小島過生日,花了近半個億的人民幣:其他不說,光買香檳就花了155萬元左右!他選擇的是著名的炫富神器,夜店之王——黑桃A香檳,包括600瓶標準容量的和1瓶價值近50萬元的30升邁達斯。
實際一點,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富豪這樣肆意狂歡。但就算只是日常聚會,香檳也能很好地滿足那些平常的時光,不論是生日趴、周年慶、表彰會、婚禮、圣誕、新年或者更令人驚喜的重逢,它永遠是人們心中的“慶祝”首選…… 派對當前,哪怕只有一次性的塑料杯,我們想往里倒的都會是香檳!
嚴格來說,香檳直到20世紀初才普遍流行起來,這一轉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1889年到1990年期間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而期間梅西耶(Mercier)香檳可謂后來居上的代表,沒有皇室血統與悠久歷史的它,依賴打出的“大眾香檳”親民牌,推出了一張“家庭香檳”酒標,鼓勵消費者使用香檳來為家庭里小生命的到來而慶祝,而這一“營銷傳統”成功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