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酒類歷史發展歷程中,不僅是種文化象征,物質的客觀存在,更對酒企的發展有著先導、推動的深遠影響。
酒文化更是酒企生產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沒有文化的企業是寸步難行的,沒有文化含量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力的。于人于企,文化是一種力量,文化是一種情懷,文化是一種境界。
文化可以為產品賦予溢價能力,為品牌塑造提供核心靈魂,為企業整體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傳播力和凝聚力。新名酒應該正視自己文化的缺失,用獨有的優勢和理念,構建符合企業自身與時代的文化戰略。一個擁有良好文化體系的企業,文化既是生產力,也是競爭力。
營銷大師菲利普科勒論銷售:“‘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休閑;‘法拉利’賣的不是跑車,賣的是一種近似瘋狂的駕駛快感和高貴;‘勞力士’賣的不是表,是奢侈的感覺和自信;‘希爾頓’賣的不是酒店,是舒適與安心;‘麥肯錫’賣的不是數據,是權威與專業。”你知道自己公司在賣什么嗎?這需要我們企業將自身最最核心的東西智慧提煉,凝聚成他人不可輕易復制與模仿的產品或品牌,才能打造成唯一性或獨特性的比較競爭優勢。行業的變化,正走向企業綜合實力的比拼,文化的力量,正在行業競爭之中凸顯。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在新名酒陣營中,一大批企業因為文化的力量,成為行業學習的樣板!
“稻花香”樸實的親民文化、豐收文化,讓消費者喝得起、喝得來、喝得爽,成就了其裂變式發展的行業傳奇;“郎酒”郎文化的群體性演繹,加上洞藏文化的完美渲染,使“郎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郎”;“今世緣”緣文化的全方位傳播,與更名升級相結合的市場推廣,使之頂起了“蘇酒崛起”的半邊天;“衡水老白干”與“山東景芝”的香型引領,開創了香型塑品的品牌再造先河,行業與企業相得益彰;“仰韶彩陶坊”休閑文化與中原文化、仰韶文化的互動,打破了“豫酒不高端”的魔咒獨領風騷;“河套”的草原文化與科技結合,脫胎換骨實現品牌再造,成了新名酒中的科技引領;“伊力特”的英雄情懷與大新疆的文化融合,使之成了縱橫塞外與東南的勁旅;“迎駕貢”的生態文化帶動銷售文化,“金六福”的福文化帶動消費文化,“水立方”體育文化與國酒文化的結合,都堪為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創新經典,極大地推動了行業的整體性進步,增強了新名酒在行業中的話語權。
“成功的品牌管理不光需要廣告宣傳,還需要設計能力、管理能力以及使用各種相關營銷工具的能力,如公司設計、展銷會理念和多渠道管理等,要給消費者多重感官的品牌體驗。”思卓營銷董事長祝有華如是說。新名酒需要加速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而文化指數的高低,決定著企業發展步伐的快慢。
用酒文化推動發展
名酒不要羞于談文化,而要敢于談文化,善于用文化。每一方生你養你的水土,都蘊含著無盡的天籟之音,文化之韻。
中國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小巷樓臺醉影迷離,詩詞歌賦無處不在。
從歷史的角度,反觀白酒行業的獨特魅力,白酒文化是可以繼承的,也是可以再造的。民以食為天的食文化的演繹與傳承,人情、親情、友情、詩情的往來延續,無不盡在酒中繽紛成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社會生活的凝聚與反映,折射的都是文化的鏡像。
有人問:豫酒每年消費白酒數百億,本土白酒企業銷售超過10億的屈指可數,六朵金花(宋河、杜康、仰韶、寶豐、賒店、張弓)各選擇最好品質統一包裝,作為河南對外禮品,市場前景如何?該如何運營?營銷專家婁向鵬支招:“河南乃世界白酒之源,有深厚的底蘊和輝煌的歷史,中國崛起、文化回歸的時代大勢,是豫酒之復興的戰略機遇和必然。競爭的要素已從產品、價格、渠道、終端、廣告、促銷等戰術手段,上升到思想、格局、模式、資源、品牌等戰略層面。在豫酒六朵金花里,我最看好‘杜康’,根本原因正在于其文化內涵最深最厚。”河南踞中原之要,守帝都之鄉,古國文明縱橫交錯深不可測,的確是一座尚未完全打開的巨大寶藏,天賜此地,豫酒之福。
“獨孤九劍”與“小李飛刀”都是以快破快,臨敵制勝卻是后發制人,講究的是慢,而不是快。林彪作戰的“四快一慢”確見功力:四快,準備要快,前進要快,擴張要快,追擊要快;一慢,總攻要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唯慢不深!做企業也是同樣道理:準備快,布局快,擴張快,兼并快;養成品牌要慢。白酒的文化引導一定要具體、準確、切中要害,直達消費者心智。產品的優勢提取,品牌的文化傳遞,企業的文化凝聚,要把最核心的東西,用最合適的方式做到完美呈現。
企業文化要有一種尊敬,品牌文化要有一種欣賞。因尊敬而欣賞,因欣賞而購買,雙重文化的疊加,就是尊敬企業而喜歡產品,以期達到文化功用的社會兌現。這是新名酒企業實施文化戰略,需要深刻領會的基本思想。
文化是一個行業經過多年的積累沉淀出來的優良傳統、精神代表,是一種無形的資產,提倡文化戰略與酒企產業戰略的同步與融合,是可圈可點的行業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