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酒精度下,靜止酒和起泡酒哪一個更容易讓人喝醉?普遍的說法是起泡酒的醉人功效更為明顯——“三杯兩盞淡酒”,便會讓你頭暈目眩,昏昏沉沉?昭▉盹L,未必無因。有研究表明,起泡酒酒精融入血液的速率更快,因而更容易使人感覺到醉意(不過不盡然會醉得更深)。然而也有研究得出了相左的結論——靜止酒對人體的迷醉作用與起泡酒完全相同,兩者并不存在任何差異。
關于這個話題的討論一直都在持續中,并且相關研究也從未中斷。1924年,倫敦貝德福德大學(Bedford College)生理學系的師生們在一只經過麻醉的貓身上展開實驗,最終發現在有二氧化碳的條件下,酒精吸收的效果會更好,這一現象同樣發生在胃中,不過程度會略微減輕。這項研究結果對于上世紀20年代的西方社會意義匪淺,因為當時西方國家正處于史無前例的經濟大繁榮當中,原來王謝堂上的香檳起泡酒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暢銷的大眾消費品,香檳的品性切實影響著一大批飲酒的人群。
起初,這個問題只是針對香檳提出的,但后來人們發現一切帶有氣泡的飲料都更容易被人體吸收。2007年,一項研究發現,比起單純的或是加白水的伏特加,加了汽水的伏特加擁有更高的吸收效率。其實早在2003年,一項針對香檳的小型實驗已經得出了相近的結果,只不過當時的實驗對象只有12人,所以稍欠說服力。
另一項涉及21名參與者的實驗或許更能說明問題。實驗中,參與者們分別喝了帶氣泡的香檳和脫氣香檳,結果表明,第一種情況下酒精的吸收速率普遍快于第二種情況。不過,實驗中也有7人的酒精吸收速率在兩種情況下都呈現出同樣的結果。這種現象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受基因和消化能力的影響,酒精吸收能力也存在個體差異。
那么,人們飲用起泡酒之后產生的暈眩感又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剛喝完酒時,一杯烈性十足的威士忌只能讓人想去撞墻,但是一杯卡瓦(Cava)起泡酒卻能讓人興奮到想要找個路人干一架呢(不過一段時間后,烈酒的迷醉作用明顯增強)?這種“氣泡”型暈眩感的起因可能與酒精吸收速率有關。得克薩斯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的貢扎勒博士(Dr. Reuben Gonzales)表示:“在飲酒后的15-30分鐘內,隨著血液中酒精水平的上升,大多數人會感受都一定程度的刺激。”由于氣泡能夠加快酒精的吸收,所以人們會在更短時間內感受到這種刺激。伴隨著醉酒狀態的加深,人體的鎮靜功能也會隨之啟動,不過這并不能扭轉大勢。醉了的你只會更加抵擋不了香檳的誘惑,一杯又一杯地將它送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