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專業一點:觀色不僅僅看顏色;聞香氣也要先靜止聞香,再搖杯聞香;品嘗時酒液要在口腔中停留12秒……
一、觀色
酒倒在杯中以后首先觀察酒的色調。選擇白色的背景,比如用一張白色的紙,將酒杯傾斜45°,紅葡萄酒可能有寶石紅、胭脂紅、棕紅、磚紅、褐等顏色;白葡萄酒可能有近無色、禾桿黃、琥珀色、金黃等色調。
葡萄酒的顏色隱藏著它酒齡的秘密:
紅葡萄酒是越發紫色調越年輕;越發黃色調越年老。也就是說,比較紫的葡萄酒是新酒,發褐色、棕色、磚紅色的葡萄酒是陳年老酒。
桃紅葡萄酒也是越發紫色調越年輕;越發黃色。橘黃色越年老。白葡萄酒越發綠色調越年輕;越發橙色、棕色越年老。
知道了這些秘密假酒就騙不了大家了,如果一款葡萄酒寫著1992年的年份,結果倒在杯中明顯發紫色調,那么……可能嗎……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二、聞香
葡萄酒的香氣非常的復雜,也是葡萄酒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如果錯過了這個環節等于沒有品嘗葡萄酒。水果香、花香、植物香氣、動物香氣……看你能辨別出到多少?
在葡萄酒的品鑒過程中,對香氣進行識別是最有難度的環節之一。
關于聞香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葡萄酒剛倒進酒杯就開始搖晃,實際上聞葡萄酒的香氣分三種:靜止聞香、搖杯聞香、破壞式聞香。
靜止聞香,也叫一次聞香:指酒倒入杯中不要搖動酒杯,在酒液靜止的狀態下直接聞酒的香氣,這時候聞到的香氣叫葡萄酒的“一類香氣”。這類香氣來自葡萄品種本身,很多品酒師能夠聞一下就知道釀造這款葡萄酒的葡萄品種,就是通過這“第一鼻子”。
搖杯聞香,也叫二次聞香:一次聞香以后就可以搖動酒杯,讓酒液在杯中充分旋轉,不要害羞,將你的鼻子完全的伸入酒杯中吧。這時酒中深層次的香氣通過搖杯釋放出來,這時聞到的香氣叫“二類香氣”。這類香氣是葡萄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葡萄酒還有“第三類香氣”,那是葡萄酒在陳釀過程中產生的,比如橡木、烤面包、巧克力、咖啡等復雜的香氣。
破壞式聞香(這種聞香方式一般不常用),如果聞香氣的時候發現酒中帶有不愉快氣味,如:醋味、醬油味、臭雞蛋味、腐爛味等,可以用手掌將酒杯口封住,劇烈搖晃酒杯,這樣酒中不良的氣味就會散發出來。這種聞香方式就是破壞式聞香。
三、品嘗
品嘗是品酒的最后一步,只有經過這完整的三步走才能基本全面的了解一款葡萄酒。
品嘗之前我們要知道舌頭的味覺分布情況,舌尖嘗甜味,兩側品嘗酸味,舌根感受苦味。品嘗的時候我們自己就是一臺儀器,每次品嘗葡萄酒的“進樣量”盡量一致,一次品嘗和下一次品嘗之間最好有幾分鐘讓舌頭休息,當然嚼一塊奶鹽梳打餅干或者原為法棒面包調節一下味蕾再好不過。
一口酒在口腔中的停留時間要達到12秒,前1-5秒我們的舌尖感受甜味;5-8秒舌頭兩側體味酸度;8-12秒舌根判斷苦味、單寧的感覺。
一款好酒,酸、甜、苦三者之間是一個平衡的關系,太酸、太甜、太苦都不好。
葡萄酒中的甜味來自酒精和殘糖,在葡萄酒基礎里我們了解到葡萄酒按照含糖量的不同可以分成干型、半干型、半甜、甜型四種,干型酒幾乎沒有甜味。
所以在1994年國家法律規定取締“半汁葡萄酒”以后,“又酸又澀”的干型葡萄酒一度讓中國的消費者適應不了。于是某公司為了銷售,創造了“葡萄酒兌雪碧”的喝法,這是中國葡萄酒發展過程中最“光輝”的一筆。
實際上干型葡萄酒不是沒有甜味,只是它的甜味對于習慣了甜型葡萄酒的國人來說,太不明顯,干型酒的酸、澀感給太多人留下“難喝”、“喝不慣”的印象,到這里內行與外行絕對一分為二,涇渭分明了。
請用您的舌尖在酒液剛入口的前 1-5 秒感受甜味吧,沒有甜味的干型酒是不存在的,只是它的甜味絕不會占主導。即使是甜型酒,優質的甜酒也絕不是一甜到底,要想在口感方面感受到平衡,酸度和澀度都需要有力地支持!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品酒大師,只要喜歡葡萄酒,愿意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葡萄酒帶來的快樂,那他(她)一定更懂得品味生活,尋找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