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為中國的國粹之一,同樣也普遍地運用在酒瓶包裝上。一瓶飛天牌貴州茅臺酒端上桌,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是“貴州茅臺酒”五個大字,字體沉著穩重,剛勁有力。作為包裝的重要符號,這五個字完美地詮釋了貴州茅臺酒的名稱及內涵。
翻遍方志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的《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志》,也沒有查到“貴州茅臺酒”五字究竟是誰的手筆。問及茅臺集團的內部人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筆者才了解到這五個字是嶺南大書法家麥華三(1907—1986)先生所書。
麥華三,1907年出生于廣州番禺區。幼時家境極為貧寒,父親在五金雜貨店打雜,收入微薄,母親靠操持針線裁縫,補貼家用,一家人過得很節儉。麥華三幼年就讀私塾,但由于經濟拮據常常輟學。
貧困并不能減少麥華三對于書法的喜愛,他常流連于舊書攤和參觀著名的書法手跡。成年后,麥華三更是加倍努力。1937年寫成編著《古今書法匯通》一書后尚未公開發行就揚名海外,即被譯成日文,在日本引起較大反響,成為享譽國際的中國書法家?箲鸨l后舉辦書展宣傳抗戰,倡導書風……著名書法家陳永正在《嶺南書法史》中稱麥華三為“現代最有影響的書法理論家”。
麥華三,擅多種書體,尤以楷、行、隸見長,所作法度謹嚴,清健秀雅,自具風姿。一生致力于書法藝術和書法教育,1983年患直腸癌,手術切除后,仍堅持工作,并應香港中文大學之請,到香港講學,一去就是一個多月。
1985年,貴州茅臺酒廠決定推出新產品,并將“貴州茅臺酒”酒標的重任托付給了已屆耄耋之年的麥華三,時任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聞訊麥老欣然題寫了“貴州茅臺酒”五個大字。沒想到,次年就于廣州逝世,享年80歲。這成為麥華山先生最后題寫的酒名當無疑義。
“貴州茅臺酒”這五個大字,字體沉著穩重,剛勁有力。作為包裝的重要符號,這五個字完美地詮釋了貴州茅臺酒的名稱及內涵,而這款茅臺的設計更是以高雅、華貴、古色古香的格調,深受國際好評。于1986年榮獲第十屆亞洲包裝設計評比會最高獎——“亞洲之星”包裝獎。
上世紀80年代初,貴州茅臺酒廠時任廠長鄒開良隨團前往法國,看到波爾多一家葡萄酒廠為自己的年份酒頒發證書時,讓鄒開良深受觸動。因為他看到,正是因為葡萄酒的年份、優秀的酒質讓其價格成倍地增長,更成為收藏者的最愛。
回國后,鄒開良與季克良、李興發等人商量,并在廠務會上將新產品定名為“珍品茅臺酒”。1985年,珍品茅臺酒酒質在廠評酒委員會上一致通過,并經專家論證,開始投入設計生產工作中。
珍品茅臺酒的包裝設計由貴州省包裝進出口公司負責。該公司裝潢設計科科長、高級美術師馬熊早在1974年就參與過茅臺酒的包裝設計。他接受任務后,最終決定了以紅、黑、白、金4種顏色為主色調,飛天圖案和嶺南書法大家麥華三先生書寫的“貴州茅臺酒”行書字體為主要元素的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