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日漸成為眾矢之的,國家出臺政策法規打擊酒駕、加強三公消費監管,倡導勤儉節約,都是出于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良好初衷,但公眾卻習慣性地將白酒行業、特別是將一些高端白酒品牌對號入座。
很多廠商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團購渠道的爭奪當中,同質化競爭使得白酒行業廠商關系遭遇巨大的風險考驗,外部環境變化和廠商利益的分歧,導致市場“庫存”壓力激增。如果任由這種廠商矛盾持續存在甚至進一步激化,將會導致白酒市場價格體系失控,對企業和行業均構成巨大的經營風險。
種種帶有明顯功利色彩和投機心理的營銷理念,同樣是導致白酒文化迷失的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行業要“動起來”
勾兌門、塑化劑等事件對經銷商的經營信心以及公眾的白酒消費信心,肯定會有負面影響,但真正的深層次原因在于我們自身。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忽視了對社會主流群體的關懷,白酒的文化品位、產品定位都與市場主流需求漸行漸遠。于是,白酒產品逐漸遠離大眾日常餐桌,白酒飲用與現代人追求休閑、個性的消費理念產生矛盾。這種距離感使人們對白酒產品失去了信心,對白酒文化失去了興趣。這個風險有多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大?它事關中國白酒未來的生存與命運,現在已經到了必須為此敲響警鐘,整個行業必須為此“動起來”的關頭。
越是在迷茫的時候,我們越需要對酒業市場前景充滿信心,對酒類廠商企業走出困境堅定決心。酒文化的深厚內涵正是我們的信心源泉。復興文化名酒,以文化創新促進酒業市場回暖,不僅是對優秀酒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是酒行業超越自我、持續發展的決心表現。
我們首先要轉變思想,主動貼近市場,滿足消費者多層次、多元化的飲酒需求,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修復社會大眾對中國白酒的感情紐帶。
修復與大眾的“感情紐帶”
白酒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承,白酒消費是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和品位追求。而所謂的高層次,并不同于高檔、高端、高價,它應該適合于各個層次的消費者,通過提供不同價位的產品以及相應的文化訴求,滿足人們的實際追求。
首先,我們應該將白酒品牌的文化訴求置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背景下,充分表現白酒行業對于“中國夢”的追求與信念,充分適應現代生活需求,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理性的飲酒習慣和生活方式,傳播健康樂觀、自然向上的品位情趣,以白酒文化創新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其次,隨著理性消費時代的到來,針對白酒產品的更多“個性化”需求被釋放出來。“個性化”既包括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全新審美取向,也包含社會大眾針對白酒消費的更多精神享受要求,如白酒的品鑒欣賞之道等。白酒文化必須主動引領“個性化”需求,才能真正表現出自己的內涵價值。
再次,中國白酒還要充分滿足消費者的“時尚化”需求,在品牌形象、情感定位等方面進行系統創新,從傳統白酒文化里提煉出更具現代氣息的時尚元素。如鼓舞激勵年輕人,去追尋夢想,成就精彩,這種精神共鳴的深刻體驗,對消費者的影響力是難以估量的。
另外,我們還應該把白酒文化復興與白酒行業與我國社會的文明進步、和諧發展相聯系,積極尋求酒業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不斷為繁榮民族經濟,傳承民族文化、聯系民族感情做出更大貢獻,緊扣“文化興國”的時代主題,充分體現白酒行業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白酒行業的文化建設應該加強自我約束,要嚴格符合法律、道德及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要求。如反對酒駕、不向未成年人賣酒,在廣告宣傳中不出現未成年人的形象;如倡導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新型酒文化;如反對過度包裝等行為,主動給消費者減輕飲酒成本和飲酒負擔,不斷加強對白酒品質的追求。文化名酒復興,意味著更多具有優秀文化底蘊的白酒企業聯合起來,倡導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新型酒文化,打動更多消費者,使之接受白酒、鐘愛白酒,營造一個健康、文明、向上的酒業形象。
白酒行業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交流,對消費者廣泛傳播白酒本質,提高社會大眾的白酒品評和認知能力。在體驗經濟時代,消費者樂于為體驗和享受買單,白酒企業不應該忽視和否定消費者的品鑒能力,而是要培養大眾的白酒鑒賞能力,不妨借鑒一些進口酒、葡萄酒的做法,讓技術工作者走上前臺,揭去釀酒工藝的神秘面紗,把白酒的欣賞技能放到媒體平臺上與消費者共同分享,使更多消費者從白酒消費行為中獲得更豐富、更優美的享受體驗。消費者對白酒的本質越了解,酒文化復興的條件就更加成熟有利。
復興文化名酒,創新發展酒文化,必將使酒業市場迎來新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