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動酒杯讓酒液在杯壁上均勻地旋轉,當停止搖杯后,酒液便會形成一條條液柱沿著杯壁緩緩地向下流動,并在杯壁上留下一道道酒痕,這一現象稱為“掛杯”或者稱為“酒淚”。
很多人認為葡萄酒的掛杯現象能說明葡萄酒的品質,葡萄酒的掛杯越多,越厚重,葡萄酒的質量就越好?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當我們用合適的酒杯來品酒時,幾乎所有的葡萄酒都會有“酒淚”,即都會產生掛杯現象。酒精是酒淚形成、也就是導致掛杯現象的主要原因。然而酒液中除了酒精之外,還會有糖、甘油和其他的一些物質,在這些物質中糖能增加酒體的濃稠度,減緩酒液的下流速度,所以說,“掛杯”是葡萄酒酒體成熟的正常表現,表明該款葡萄酒的酒精、糖分和甘油的含量較高,干浸出物(extract,除殘糖以外所有非揮發性精華物質)比較豐富,相對來說這款酒的口感也會比較豐郁。它既不會影響葡萄酒的品質,也不會影響葡萄酒的果香和口感,更不會對人體有害。一般酒體濃度越高的葡萄酒,也更容易產生“長掛杯”的效果。
葡萄酒厚重的口感主要取決于葡萄果皮中所含的單寧物質,而單寧實質上也就是葡萄酒的“靈魂”。單寧在葡萄酒釀制與儲存過程中,會形成粗重的分子,再加上葡萄酒常年臥放儲存,果漿中釋放出糖分的作用,就會掛在杯壁或瓶壁上,進而形成“掛杯”現象。
掛杯現象如何產生?
葡萄酒主要是由水與酒精組成的,酒精還有另外一個特性就是很容易揮發。酒精在擦拭在物體表面后會立即揮發。若你輕旋酒杯將酒掛到杯壁上,你一開始也許以為這些酒會沿著杯壁流回來,但如果你仔細觀察酒精在頂部最薄的地方揮發得最快,這意味著相比其它部位的酒,處于頂部的酒有較低的酒精濃度,所以那里會有更大的表面張力。這個表面張力的差異會將酒牽引上去。設想一個上方有堵墻的自動扶梯,乘客在頂部因無處可走而聚成一團,最終積累到一定人數后,他們會堆成球,這個球卷著人們一起滾落下去。同樣的事情也在酒杯中發生,這個表面張力的差異會將酒牽引上去,但酒被拉上去后無處可走,所以酒會在此聚積,直到重力足以將其拉回下方。由于杯面是二維的,情形自然略為復雜,但基本的原理是一樣的。酒被拉上去而形成的薄膜是肉眼難以察覺的,然后因為無處可去,酒液會在杯壁內形成一條線,這條線會出現很多酒滴,而非僅僅一滴,好比那刷在墻上的油漆往下滑落,但不同于只滑落一次的油漆,酒會不斷地牽引回頂部,所以酒淚會反復地形成。
掛杯明顯并不能直接與葡萄酒的質量劃等號,簡單地認為“酒淚”流得多、流得慢就是好酒,除非你對這瓶酒非常了解,還知道它的其他密碼。單純就掛杯來說,它只是透露了這瓶紅酒的含糖量多少、用來釀酒的葡萄是否含有更多油性物質,以及它的酒精度數可能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