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是人類生活習俗的一種表現形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酒俗。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信仰及生活習慣甚至性格特色,均可從酒俗中得到反映。縱觀世界酒俗,則能使我們領略一幅色彩斑斕、生動活潑的美麗畫卷。
人生得一知己難,把酒言歡對空盞。讓我們一起走進醉人的亞洲各國酒文化。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韓國
韓國人將飲酒作為日常交際的重要手段。韓國成年男子平均每月喝酒超過10次,女子也超過6次。
類型類型:燒酒
韓國人普遍喝度數低的“燒酒”,其中真露比較有名,雖然只有19度,但占據著韓國燒酒市場54%的份額,被韓國人譽為正統國民酒的代表。
文化:尊卑有序
韓國人一般在公共場合喝酒,很少借酒澆愁。而年輕人喜歡喝“炮彈酒”,也就是將盛著酒的小杯放在盛著另一種酒的大杯里,兩種酒一起喝,氣氛熱鬧。另外,韓國人喝酒最重要的特點是,酒桌上非常重禮數。
韓國的傳統觀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執杯或取酒都是失禮的行為。一般情況下,級別與輩份懸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飲。經長輩允許,晚輩才可向長輩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托瓶底,上前鞠躬、致詞,為長輩斟酒,一般是一連三杯,敬酒人只是敬酒,自己是不能與長輩同飲的。此外,韓國人普遍忌"四"字,所以,敬酒不能敬四杯。
日本
日本人嗜酒一事,可謂盡人皆知。他們平均每人每天大概會花940日元(約合人民幣50元)在喝酒這件事上。
類型類型:清酒
日本人愛喝酒,但酒量普遍不大,故好低酒精度的“清酒”。清酒的酒精含量約15%,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是營養豐富的飲料酒。日本菜以魚類海鮮為主,與香醇爽口的清酒相配,有滋有味。他們常說,清酒是上帝的恩賜。
文化:喝酒=工作
日本人飲酒,喜歡細品慢飲,酒杯之小,令人稱奇。在日本,除了在商店可以買到酒,在酒館可以喝到酒之外,酒類自動售貨機更是遍布大街小巷的,讓人們隨時能喝兩杯,從生活、工作的壓力下解脫出來。日本還有個奇葩的現象,日本主婦認為如果男人下班后沒有酒局,是沒有前途的表現。
在這種大的環境下,日本人幾乎把喝酒當成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吧報到,很多重大決定不是在辦公室里做的,而是在酒館。
新加坡
2018年亞洲最佳50酒吧名單中,新加坡和中國各有12家酒吧上榜,是最多酒吧上榜的兩個國家。
類型類型:雞尾酒
新加坡的國酒叫“司令”,是“世界十大雞尾酒”之一,所有新加坡航班上都有免費提供。司令其實是北美土著一種古老的酒類飲料,往往會用十數種水果加以搭配裝飾,不僅好喝,更是讓人賞心悅目,用于鎮靜和舒緩壓力。
文化:酒吧林立
與新加坡嬌小的國土面積相比,酒吧的質量和密度頗高,而且自成風格。Speakeasy是其中一種常見形式,這種興起于上世紀20年代的酒吧曾為了躲避禁酒令而喬裝成其他店鋪來販賣私酒,這種“偷偷摸摸”給人帶來的刺激使Speakeasy酒吧在禁酒令結束后也長盛不衰。
各國的酒文化差異不僅是品種和口味的差異,還有品酒方式與場合環境的選擇。當然,我們不能生硬地下定義說哪個國家的酒文化更有風情,我們存在差異,但也鐘愛差異,并在差異中享受不同風情,品味美酒,談天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