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鍋頭酒是北京的傳統白酒,“二鍋頭”的名稱是怎樣來的呢?這還得從北京釀制白酒的歷史說起。
北京釀制白酒的歷史悠久。金朝時將北京定為“中都”,傳來了蒸酒器,開始釀制燒酒。到了清代中期,京師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質量,進行了工藝改革。當時在蒸酒時用作冷卻器的容器稱為錫鍋,也稱天鍋。蒸酒時,需將蒸餾而得的酒汽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第三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他處理。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的物質成分,所以只摘取經第二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取名為“二鍋頭”。二鍋頭酒是一種很純凈的好酒,濃度雖高卻不烈,真的醇厚綿香,F在各地的白酒廠蒸酒時所采取的“掐頭去尾”、“按質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鍋頭”工藝原理而來的。
“二鍋頭”屬于白酒分類中的清香型白酒,GB/T 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中對于清香型白酒的定義是以谷物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香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以乙酸乙酯為主體復合香的白酒。一般為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清香純正,具有以乙酸乙酯為主體的優雅、協調的復合香氣,酒體協調柔和、綿甜爽凈,余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