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曾說過:“消費者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在IPhone面世之前,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一直占據著手機的主流市場,而且絕大多數手機使用者都認為這兩個品牌棒極了。但在IPhone推出之后,消費者的選擇趨向性是顯而易見的。如果沒有蘋果,或許我們現在依然處在功能機時代;而今天,智能機已經霸占了幾乎整個手機消費市場。
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之說同樣適用于商業世界:筆記本電腦取代了臺式機,微信取代了短信,蘋果取代了諾基亞……在這樣一個商業運行規則下,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特點:改變一個行業,改變消費者長期以來的消費習慣,往往從一個企業開始,比如蘋果、比如騰訊。而在白酒行業中,國館正是那一家力倡打破行業傳統思維、創造一種全新消費模式的企業。
白酒市場黃金十年的結束并非沒有征兆:長期以來,公款吃喝、政務團購為白酒貼上了腐敗的標簽;白酒企業不顧品質、不顧價值、不顧市場供需的粗放式發展也加速了整個行業的沒落;在進入新移動時代后依舊保持著十年不變的企業運營政策和宣傳模式更是讓白酒市場的消費群體產生了斷層。而國館的出現,就是為了“撥亂反正”、就是要“破而后立”,改變整個白酒行業。
傳統白酒產品言及文化,都較流于表面;而國館,讓文化與白酒交融和一:獨創的中國卷軸器型、古今東方美學的再現、《論語》、《孟子》、《禮記》、《道德經》等中國傳世典籍經書法名家揮毫躍然于瓶上——國館,創造性地將文化、藝術、歷史、哲學和白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開創了全新的白酒品類——中國文化白酒,為白酒賦予了高文化附加值,改變了社會對白酒的偏見。
如果說紅酒孕育了西方絢麗奪目的油畫藝術,表達的是西方貴族階層雍容華貴的品味;那么白酒表現的則是中國黑白分明的國畫藝術,傳遞的是中國君子淡定從容的品格。國館在做的,正是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尤其是酒文化的魅力,為中國文化代言,讓中國的白酒消費進入一個全新的極致體驗時代。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王羲之偕謝安等友人,在蘭亭修禊后,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今日再無蘭亭修禊,但白酒可以重歸文化,飲酒可以重歸優雅。白酒的蛻變,從文化開始,從國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