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個酒友在酒友群里咨詢酒圈口頭禪“清1濃3醬5”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可能有些酒友尚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開篇前給大家解釋一下,“清1濃3醬5”是說不同香型的白酒所代表的最佳存放時間,清香型1年,濃香型3年,醬香型白酒5年。
所以,“清1濃3醬5”的說法科學嗎?為什么會有這個說法呢?
白酒有沒有最佳存放時間?
首先,我們都知道酒經過較長時間的儲存之后,會變得香醇,美味可口,但并不是愈陳愈好。這是因為酒在存放過程中會發生酯化反應。
酯化反應是醇跟羧酸或含氧無機酸生成酯和水的有機化學反應。酒中含有多種有機酸,儲存過程中,醇類物質就會與有機酸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酯”的新物質。由于新生成的這種酯類物質都具有各自的特殊香氣,所以經一定時間儲存的酒大都變得格外香醇。因此,人們通常把酒的這種“酯化反應”稱之為“生香反應”。
酒的“酯化反應”相當緩慢,一般優質酒要儲存一定時間才能變得香氣濃郁,酒味醇厚。再者,酒中的酯化反應到了一定程度也會趨向平衡,出現停止狀態,如果繼續貯存,會使酒精度減少,酒味變淡,揮發損耗也會加大。
所以,酒的這一“生香反應”過程也被稱為酒的“有效儲存期”,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最佳存放時間。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不同的白酒有具體的最佳存放時間?
根據上述解析,我們可以知道不同白酒的最佳存放時間長短不一,但不能根據其風味物質成分的豐富程度簡單地概括出“清1濃3醬5”的說法,認為醬香型白酒存放時間要>濃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優質的濃香型白酒、清香型都有經過長時間的儲存后風味更佳的。
白酒的存放時間要滿足一定的條件。首先就是酒本身要好,要是純糧釀造的固態法白酒,有長期儲存的價值;第二,儲存條件要保證,避免跑氣、邪雜味影響、溫度濕度環境不達標等;另外,低度白酒也不適宜長期儲存,低度酒如果度數過于低下,由于酯類香氣組分會隨著時間水解,收藏性大大降低。
至于“清1濃3醬5”的說法,則應該是對應白酒的生產時間,醬香型白酒生產出成品周期普遍是5年,濃香型白酒生產出成品3-5年,清香型白酒生產出成品1-3年,這些是比較值得收藏的。如果生產時間太短,則說明基酒儲存時間比較短,酒質量也不會太好,收藏性會降低。
劃重點
“白酒的最佳存放時間與白酒的酯化反應有關,其存放時間長短還要滿足一定的條件,酒質本身、度數、儲存環境。所以不能簡單地概括總結不同香型白酒的最佳存放時間,認為醬香型白酒出廠后存放5年為最佳,濃香型白酒出廠后存放3年為最佳,清香型白酒一年為最佳。
“清1濃3醬5”的說法應該是對應白酒的生產時間,醬香型白酒生產出成品周期普遍是5年,濃香型白酒生產出成品3-5年,清香型白酒生產出成品1-3年,這些是比較值得收藏的。如果生產時間太短,則說明基酒儲存時間比較短,酒質量也不會太好,收藏性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