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酒齡的朋友,拿起一杯酒就可以侃侃而談,從平衡度復雜度濃郁度到黑醋栗泥土和煙草的氣息,再到天氣海拔土壤和橡木桶類型,這真的很有趣,盡管聽眾們都很想把他們打一頓。
他們到底是根據什么來作評價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品味和評判葡萄酒的5個重點分別指的是什么
1、酸度
經常有人找我推薦葡萄酒,問有沒有“不酸不澀”的酒。其實這樣的葡萄酒是不存在的,畢竟葡萄本來就是有酸度的。有的葡萄酒可能絲毫嘗不出酸味,因為被其它物質平衡了,但酸度是客觀存在的。
酸度高,不一定就會令人難受。例如很多酒友比較喜歡的長相思(Sauvignon Blanc)、灰皮諾(Pinot Grigio)、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等葡萄品種,都是酸度非常高的。但它不僅僅有酸度,還有果味,有些還有甜度,這些味道會形成一種復雜的平衡,而這種平衡是葡萄酒好喝的關鍵。
2、澀(單寧)
葡萄酒有一股澀味,這主要取決于其中的單寧物質,因為單寧是會讓人的口腔產生收斂感的物質。
很多人不喜歡葡萄酒這股“澀”感,我覺得,大部分人是被那些劣質葡萄酒粗糙的單寧嚇到了,所以覺得難喝。大家要知道,一些高品質的葡萄酒,即使有著豐富的單寧,但葡萄酒仍然會顯得細膩順滑。如果你真的不喜歡那感覺,那就喝白葡萄酒吧,大多數是不澀的。
3、酒體
酒評常見的當屬“酒體”一詞,英文名叫Body。酒體大多形容的是一種感覺,通常把口感較飽滿的稱之為酒體厚重,口感較清爽的,則稱之為酒體輕盈。一般而言,紅葡萄酒的酒體會更重,白葡萄酒相對而言會較輕。
4、香氣
有朋友會產生疑問:在葡萄酒中,為什么我感受不到你說的某種香氣?
葡萄酒香氣的分辨,不像區分可樂與雪碧那么簡單,是需要一定經驗的。就像吃紅燒肉,你沒有煮過,里面的佐料放了什么、放了多少,你是很難去判斷的。因為你嘗到的只是整體的味道,很難區分其中所含佐料的味道。
酒香的辨別也是一樣的,一杯酒里的風味物質很多,香氣都混合在一起,酒精也會干擾,所以經驗少者是比較難分辨出來的。
5、結構
我們形容精心烹煮的食物在味道上會有“層次感”,像話劇、音樂劇的演出現場可能會產生“立體感”,這些都可以稱之為“結構感”,當然,因葡萄酒風味多樣,口感上也會呈現不同的結構感,但這都是一些有經驗的品酒師得出來的,所以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
我們看下有哪些常見描述結構感的詞匯: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也基本了解品味與評價葡萄酒的5個維度分別是什么了。那么,我們怎么根據這5個維度,去衡量這瓶葡萄酒的質量呢?是不是酸度越高越好、酒體越重越好、香氣越多越好呢?
不是的,一款酒的質量好壞,其基本標準是:平衡、平衡、平衡......
所謂平衡(Balance),就是指上述的5個維度之間的協調和諧。單個因素的強弱,并不能直接決定這款酒的好壞。擁有好的平衡度,這款酒才是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