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的繁體字醫,從酉。酒在古代也是藥。《黃帝內經》說,邪氣時至,糧食酒、果酒服之萬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藥方,內服外用酒者達40方!稘h書·食貨志》說“酒為百藥之長”,“長”即藥效之先導。《說文解字》說“酒所以治病也”。但是過量飲酒則致病。西周即有《酒誥》,戒酗戒醉。西漢《禮記》辯證評價:“酒者,所以養老也,所以養病也”。“養老”是贊譽,“養病”即致病,是告誡。
一般以為,釀酒就是釀造酒精,這是不對的。實際上,酒液里除了酒精,還有很多種有機分子。酒精占的比重很大,是因為谷物含的淀粉多。可是,谷物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被酶分解為20種氨基酸;脂肪被酶分解為40多種脂肪酸;維生素有十幾種,有的也被酶分解;礦物質也有十幾種,但不被酶分解。這些上百種的有機分子、無機分子,溶解在酒精里,會發生極其復雜的化學反應;而且還有幾百種酶,其中必有一些酶催化新的化學反應,那么化學反應就更加復雜。都生成什么物質呢?能檢測出來的有幾百種,歸類為醇、酯、酸、酚、酮、醛、萜等等。
食療舉例:
1、常以本品浸泡或送服祛風濕,通經絡的藥物,用于風濕痹證,肢體拘攣疼痛。
2、本品小量溫服,用于陰寒內盛,腹部冷痛,以及勞累后腰腿困痛,沉重。
3、白酒50克,點燃至沸,將紅糖100克倒入,攪拌后趁熱服下,用于飲食不調或受寒引起的胃痛。
4、白酒500克,浸泡佛手(干片)15克,半月后去渣,每日睡前飲1小盅。用于脾胃虛寒,胃腹冷痛。
5、白酒500克,浸泡人參20克,半月后每日飲1-2小盅,用于老年體弱無力,食少疲倦。
6、白酒500克,浸泡枸杞子100克,鹿茸30克,一周后每日飲1-2小盅,用于陽虛畏寒,神疲失眠,陽痿等。
7、白酒500克, 浸泡制首烏、生地黃各20克,半月后去渣,每日飲1-2次,每次1小盅,用于神經衰弱,腰膝酸軟。
8、用本品適量與瓜萎15克,薤白10克同煎服,用于胸痹,胸部隱痛,或胸痛徹背。
9、白酒60毫升,溶入樟腦9克,姜汁適量,外涂患處,1日3次,用于跌打損傷、扭傷。
10、高度白酒適量,點燃后,快速用酒火擦洗患處。用于關節疼痛、風疹。
11、白酒、小麥、面粉各適量,共調和為糊狀,外敷患處,干后即換,用于癤腫,無名腫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