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光是智利出產的葡萄酒,價格就真的差距很大...!有些一般的酒款只要300元,有的卻要 2000元,其實對消費來說,真的頭痛!價格與品質之間的判斷,究竟是怎樣的狀況...?
葡萄酒的價格,是根據其基本的制造條件去制定,包括種植、生產成本,及其他間接費用等等。但是,葡萄酒的CP值,則是一件相當主觀的認定,因為它最終還是取決于消費者自身,如何看待品牌與喜好。
一、生產成本
葡萄酒的價格絕大部分來源于生產成本
舉例來說,法國勃艮第產區的(Burgundy)很多小莊園生產的葡萄酒價格都非常昂貴,這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
1、這些莊園的面積比較小,所以產量很有限,分攤到每一瓶酒的成本就比較高。
2、當地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比較高。
3、為了保證葡萄酒的品質,需要控制葡萄的產量,對葡萄園進行管理和投資。
4、新橡木桶的開始流行也增加了額外成本。
幸運的是,勃艮第葡萄酒在市場上的認知度越來越高,需求也越來越大,價格的昂貴并沒有“嚇退”消費者。這正是因為它們雖然價格高,但品質也同樣要求嚴格。
二、市場推廣費用
香檳和勃艮第的克雷芒(Cremant)起泡酒是使用相似的葡萄品種和釀造方法來釀造的,但是在美國,一瓶香檳的平均售價高達38美元,而一瓶勃艮第克雷芒的平均售價不到它的一半。是為什么?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法國香檳。
法國香檳區葡萄酒行業委員會(Comite Interprofessionnel du vin de Champagne,簡稱CIVC)在全球范圍內奮力維護“Champagne”這個名字的使用權益,參與了很多與香檳相關品牌推廣活動,讓“Champagne”成為法國香檳產區的起泡酒的專屬名稱。據估計,一瓶香檳的價格有三分之一支付于此。所以,香檳的價格之所以比其他起泡酒的高那么多。
三、品牌溢價
一個品牌到底值多少錢呢?對比一下,一瓶波爾多五級莊大寶酒莊(Chateau Talbot)2005年份的零售價是70美元左右,而一瓶波爾多一級莊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2005年份的零售價是1,100美元。
大多來源于市場推廣、管理費用、品牌溢價和利潤率等。
四、供求關系
經濟學家認為,價格是供求關系之間的平衡點。也就是說,它是消費者愿意支付的金額與生產者愿意出售的金額兩者中間的交點。當然,不乏市場炒作因素。
五、消費者意識
在購買葡萄酒的時候,通常根據葡萄酒的價值來挑選。舉例來說,大家認為普通的酒價格應該在800元左右,而比較好的大概1500-2500元。
所以,如果有一瓶葡萄酒的標價為2000元時,他們首先考量的還是品牌、國家,以及名人的評分。但是,若這些條件都不具備時,消費者最終還是會轉買一瓶價格跟它相近、較為知名的葡萄酒,但是品質可能一般而已…。
長遠來看,消費者自身的知識提升,才有能力去衡量葡萄酒的價格,判斷是否具有相應的品質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