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新發表在《柳葉刀》子刊上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酒精使用障礙(分為酒精濫用、酒精依賴兩類,其中大多屬于酒精依賴),是導致癡呆癥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老年癡呆是一種由腦損傷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其特征是認知能力和獨立生活的功能喪失。作為一種常見病,它影響了全球5-7%超過60歲的老年人,并成為導致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主要致殘原因。老年癡呆主要包括阿爾茲海默癥、血管性癡呆及其他罕見類型和混合類型。——“度娘”
2月20日,發表在The Lancet Public Health雜志上,題為“Contribution of alcohol use disorders to the burden of dementia in France 2008–13: a nationwid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這篇論文中,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全國性的觀察研究,覆蓋人群3160萬,其中超過110萬人被診斷為癡呆癥并被納入研究,以調查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s)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57000例早發性癡呆(65歲之前)中,大多數(57%)與酒精使用障礙有關。此外,早發性癡呆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幾乎三分之二(64.9%)的早發性癡呆患者是男性。
參與該研究的Jürgen Rehm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酒精使用障礙是導致癡呆癥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其中對65歲前就開始的癡呆尤為重要。鑒于這項研究中發現的強相關性,他們建議,對重度飲酒實施篩查和干預,同時對酒精使用障礙進行治療,以減少因酒精引起的癡呆癥負擔。
先聽聽國內專家對此結論的看法
2017年,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腦與脊髓損害專業委員會推出“慢性酒精中毒性腦病診療的中國專家共識”,其中,對“過度飲酒”明確了定義:通常飲酒時間大約在8至10年左右,且每日飲酒量28%的酒(即酒精度數為28度)超過300毫升(相當于純酒精84毫升)。酒精使用障礙是與癡呆癥發生最密切相關的可變風險因素。國內醫學專家王剛指出,國內雖尚未進行針對不同類型癡呆癥風險與酒精關系的調查研究,但針對常見的酒精性癡呆與老年性癡呆的研究已開展多年,“眾所周知,酒的組成主要是乙醇,攝入過量乙醇將影響神經干細胞的發育和修復功能,再加上如高齡老化等因素,會推動神經退性病病變的加速發展,無疑是火上澆油。”其致病機制為,“過量飲酒會使大腦細胞密度降低,且長期酗酒者由于缺乏維生素B1,在急性期會出現腦病,在慢性期則表現為酒精遺忘綜合征,如出現人格變化、記憶力減退、癡呆癥狀等”。
長期酗酒導致癡呆!看來證據確鑿,我們以后是否需要滴酒不沾呢?是不是不能再愉快地喝酒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在國民飲酒方面就提出了建議:男性每日飲酒(折合純酒精)不應超過25克,女性不應超過15克。在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是國人的自豪。但部分民眾對酒文化的曲解,給酒文化帶來很大危害,如“酒桌文化”。中國酒業協會一直倡導理性飲酒的行為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希望消費者能意識到,只有適量飲酒、飲酒有度才能體驗酒文化帶給我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