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如何,下次餐廳點牛排時,放心的來上一杯赤霞珠吧!
王者之酒就是“烈”由于在世界各地都出產頂尖佳釀,很多時候赤霞珠也被人尊稱為“紅葡萄之王”。大多數紅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在12.5%—14.5%,而由赤霞珠釀造的紅葡萄酒酒精度通常都稍高,一般在13.5% —15.5%。
作為一種相對“嗜熱”的品種,除了傳統的波爾多地區,赤霞珠現在也被廣泛種植于較為溫暖的產區,例如美國加州的納帕谷(Napa Valley)、智利北部的阿空加瓜谷(Aconcagua)、南澳洲的麥拉侖維爾(Mclaren Vale)等。在這些地方,赤霞珠得以很好地成熟,因而有著令釀酒師滿意的糖分含量,酒度自然也比較高啦。
登頂全球種植面積第一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對全球44個葡萄酒國家,521個產區和1271個不同葡萄品種進行的調查中,結果顯示2010年全世界赤霞珠的種植面積近30萬公頃,占全球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的36%,這份報告的數據被認為包含了全球99%的葡萄種植區域。
曾經占據第一位的西班牙葡萄品種Airen,如今已跌落至第三位,居赤霞珠及梅洛之后。
外號多得有點亂赤霞珠的名字有很多很多,例如Bordeaux(瑞士)、Bordo(羅馬尼亞)、Petit Bouchet(圣愛美隆及波美侯)、Burdeos Tinto(西班牙)等等可以數出十多個!
除了大家都能看懂的Cabernet Sauvignon,其他的單詞幾乎都屬于各個國家的不同語言。僅中文翻譯版本就有:卡本內·蘇維翁、加本妮·蘇維翁...... 名字太多、翻譯太爛很容易誤導消費者,其實不管哪個音譯的版本,都不如“赤霞珠”這個充滿美感的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