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白酒香型之中,濃香型白酒是我國傳統白酒釀造技藝傳承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中國白酒發展至今,歷史悠久,品牌眾多,同類型白酒在不同的地區產生了不同的工藝手法,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濃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
談到濃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傳統濃香型白酒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應該是原窖法、跑窖法和老五甑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三種工藝吧!
原窖法
工藝代表:瀘州老窖和全興大曲
原窖法工藝,也稱為原窖分層堆糟法,原窖是指將本窖的發酵糟醅經過加原料、輔料后,再經蒸煮糊化、打量水、攤晾下曲后仍然放回原來的窖池內密封發酵。分層堆糟是指窖內發酵完畢的糟醅在出窖時按照面糟、母糟分開出窖,面糟蒸酒后作丟糟處理,母糟出窖時由上而下逐層出糟堆放,經取糟配料、拌料、蒸酒、蒸糧、撒曲后仍投回原窖池發酵。原窖法強調保持原窖母糟風格和窖池的等級質量,窖的質量決定大曲酒的質量,也就是俗稱的“千年老窖萬年糟”。
跑窖法
工藝代表:五糧液和劍南春
跑窖法工藝也稱為跑窖分層蒸餾法工藝,跑窖是指將發酵完成的糟醅從窖中取出,經加原輔料、蒸餾取酒、糊化、打量水、攤涼冷卻、下曲粉后裝入事先預備好的空窖池中,而不將發酵糟醅放回原窖。窖內發酵完成的糟醅逐甑進行蒸餾,因而稱為分層蒸餾。分層蒸餾有利于量質摘酒和按質并壇等措施的實施。
老五甑法
工藝代表:洋河、雙溝和古井
老五甑法工藝,是在每次出窖蒸酒時,將每個窖的酒醅拌入新投的原料,分成五甑蒸餾,蒸后其中四甑料重新回入窖內發酵,另一甑料作為廢糟。入窖發酵的四甑料,按加入新料的多少,分別被稱為大𥻗、二𥻗和小𥻗,大𥻗和二𥻗所配的新料分別占新投原料總量的40%左右,剩下的20%左右原料拌入小𥻗。不加新料只加曲的稱作回糟,回糟發酵蒸酒后即變成丟糟。
每一種工藝有不同的特點,滿足了當地實際生產情況,比如北方及江淮地區的窖池相對較小,所以采用老五甑法或者原窖法能夠實現當天完成生產;而四川等地區窖池偏大,則以跑窖法操作可以降低勞動強度。
延伸閱讀
在原窖法、跑窖法和老五甑法基礎上,還形成了雙輪底或多輪底發酵工藝,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濃香型白酒的質量。
雙輪底發酵工藝
“雙輪底發酵即對第 一次發酵的底糟不做蒸餾,進行第二次發酵,有意延長底糟發酵期的一種工藝。即指在開窖時,將大部分糟醅取出,只在窖池底部留少部分糟醅(也可投入適量的成品酒、曲粉等)進行再次發酵的一種方法。等到酒醅經過兩輪發酵期滿,稱為:“雙輪”發酵糟,所釀出的酒稱為:“雙輪”發酵酒。
濃香工藝的變化,不僅是因地制宜的選擇,也是對風味的選擇,最終與地域風土共同作用產生了濃香型白酒風味的千變萬化。不同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沒有好壞之分,正是工藝的不同讓不同香型白酒呈現不同的風味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