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比《舌尖3》更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一則廣告。
在這則敢蹭《舌尖3》熱度,敢仿《舌尖3》風格的廣告里,觀察到涼露。在看了第一遍以后,除了記住了“辣”、“涼露”之外,腦海中還留下了一個很清晰的詞匯——“場景定位”,廣告是見效的。
涼露的主要訴求點在于“吃辣喝的酒”。在廣告畫面中,火鍋、麻辣小龍蝦等辣食,皆與涼露同框出鏡,增強了“吃辣喝的酒”這一場景定位。
在辣食中,“火鍋”是經典代表,在這一場景中,除了涼露之外,我們都知道的,同樣具有“火鍋標配”性質的酒,還有江小白。那么,請問,如果去重慶,吃火鍋喝酒的時候,選涼露?還是江小白?
答案隨意,因為江小白或者涼露其實做了同一件事,就是將酒品牌關聯到吃火鍋這一場景之中。但要說明的是,場景與產品相關聯,有兩種連接方式,即感性連接和理性連接,因為人的大腦分為左右,江小白與火鍋場景的連接為感性連接,涼露則為理性連接。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江小白或者涼露的選擇,也是一個感性思考和理性思考相較量的過程。
涼露如何與火鍋場景關聯?
火鍋是美食,美食要陪美酒,但火鍋加酒,會產生不舒適這一痛點,而“火鍋+涼露”能解決這一痛點,火鍋與涼露相關聯,經過重復,在消費者的心智中就根深蒂固了。
這種潛在的、理性的邏輯,在涼露的產品介紹中得以體現。涼露提到了吃辣喝酒的七個怕,比如怕口干、怕燒胃等等,這些就是在吃辣食喝酒場景中的痛點,而涼露就是這些痛點的解決方案,自然而然,把辣食加酒場景中的其他酒品替代掉,成為吃辣食喝涼露。
江小白如何與火鍋場景關聯?
火鍋是重慶特色美食,美食要配美酒,美酒要選當地特色美酒,即江小白。江小白推出的重慶味道瓶,推出的《你好重慶》MV,《重慶的味道》主題曲等等,皆意在于此,強化了這種關聯。
能夠看出,江小白的關聯是一種感性的,更多在于文化和精神層面的,而涼露的關聯則是理性和物質層面的。
類似于江小白與火鍋的這種關聯案例很多。
比如,同樣是辣食中的代表作——辣子雞,亦是如此。有句夸張的說法“沒有任何一只雞能夠活著離開棗莊”,山東省棗莊市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辣子雞之鄉”,棗莊400萬的人口數量,每年要吃掉8000多萬只雞。辣子雞,一款帶有濃郁北方特色的辣食名菜,離開棗莊,就是在山東都家喻戶曉,而就是以吃辣子雞作為場景,一款“忒辣”酒油然而生。
棗莊人的飯桌文化,一句話頂萬句話,叫做“吃香的,喝辣的”,“忒辣”兩個字,作為品牌名,濃縮了其精華,與此同時,“忒辣”所呈現的畫面感,也將棗莊人的直爽與豪邁性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對比江小白與重慶火鍋,棗莊辣子雞、棗莊“忒辣”、棗莊性格緊緊關聯在一起,很容易理解。
吃火鍋是場景,吃辣子雞是場景,在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場景,人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場景之中。什么是場景?場景是多種元素組合在一起的有機體,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情緒、痛點等等。產品在標準化的外在之下,其實在提供一套方案,這套方案能夠解決在特定場景中的需求,可以是感性方面的,也可以是理性方面的,這樣產品與場景就得以關聯在一起。
小品牌,更應該與場景發生關聯,因為小品牌不具有大品牌所掌控的品牌資源、渠道資源,如何實現突圍?在品類過度細分、同質化嚴重的態勢下,場景定位不失為一條明智之路,如同在大街上漫步,遇到一處景點,就會自然而然聯想到這里曾發生的故事,場景定位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