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神經病理學》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即使啤酒中的酒精成分比較微弱、不足以使人喝醉,啤酒的味道仍會刺激了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使人興奮愉悅。
啤酒作為最古老的飲料之一,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谷物剛剛被作為農作物大面積種植。大約在5000年前,雇傭者將啤酒作為一種酬勞支付給員工們。在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過程中,啤酒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個勞工每天可以獲得4-5升的啤酒作為主食或者甜點。
于這些辛勞的建造者而言,啤酒就成為了可以充饑的食物和提神醒腦的佳品。由此可見,這個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被稱之為“液體面包”,是有道理的。
2016年初,美國知名男性網站《Men’s Health》以及跑步網站《Runner’s World》的運動專家就和多家科研機構一起跟蹤研究了跑步與啤酒的關系。令專家驚訝的是,只要飲酒適量,啤酒甚至可以算是跑步中的上佳“補品”。
減少訓練后肌肉疼痛
人們常說,借酒消愁,酒精一直被認為是精神的撫慰劑。但事實上,酒精在減緩肌肉疼痛上的作用也不可小覷。
在美國職業體育聯賽中,不少專業訓練恢復師都會利用含有酒精的飲料幫助運動員進行肌肉恢復。
澳大利亞的《國際運動與體育科學雜志》就在2014年刊登過這樣一篇研究報道:一位臺灣的學者經過研究發現, 在耐力訓練以及高強度的抗阻訓練之后,含有酒精的飲料,特別是啤酒,對于緩解肌肉疼痛有明顯作用。
而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長期有飲酒習慣(飲酒適量非酗酒)的運動員,他們的肌肉損傷程度要低于不飲酒的運動員。
恢復效果勝過礦泉水
都說啤酒利尿,運動前后喝啤酒會影響運動狀態。但是,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啤酒不僅不會影響運動后的水合作用以及恢復,甚至在促進跑后身體恢復方面比礦泉水的效果好很多。
《國際體育運動營養學》雜志在2015年刊登過一篇文章,其中闡述了16位運動員在訓練過后分別飲用礦泉水和啤酒后的數據——啤酒不僅沒有造成身體大量脫水,反而比礦泉水更能促進身體的水合作用,提高恢復的效率。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啤酒中的鈉可以在運動后更好地留住身體里的水分,使它不至于那么快地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