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酒文化自然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這里所說的酒文化,是“中國式”酒文化。
一提到酒,自然會聯想到各種各樣的酒局。中國的酒局可謂源遠流長,舉凡有辦事的場合,都有酒局存在的可能。酒局里的你來我往經過上千年的發酵醞釀,已上升成一種行為的藝術。
逢年過節要喝酒,朋友小聚要喝酒,婚喪嫁娶要喝酒,金榜題名要喝酒,升官發財要喝酒,喝的是酒,布的是局,玩的是情分,花的是鈔票,拼的是身體。
官場上的權力角逐、商戰中的你來我往、甚至情場上的無邊風月,離了這個酒,便欠了火候、失了分寸。同樣的,朋友間要想讓圈子根深蒂固,也離不開喝酒,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喝的是酒聯絡的是感情。不請客、不喝酒,感情再深也欠那么點意思。
中國人凡事講究個關系,人與人的相互聯系就組成了一張網,酒桌上、酒局里,推杯換盞并成了組好這張網的關鍵節點。在中國辦事,你不得不掌握里面的規矩。倘若你跳出這個“局”,很多事是辦不了的,酒局自古便是中國的傳統特色。不管你是“千杯不倒”還是不勝酒力,都是按照中國式酒局來辦事。無論是親朋好友間的聚會,還是職場商場業務上的酒局。凡此種種,里頭的學問就是一本百科全書。
酒局也是一盤撲朔迷離的棋局,每個人都是棋子,一言一行一個表情,舉杯碰杯干了,敬酒罰酒喝酒,都是落子的藝術。一不小心,有可能滿盤皆輸。
坐在酒局之中,觀與會之人推杯換盞、觥籌交錯,領悟酒局百態,看人們在酒精作用下的真實性情。時爾讓人忍俊不禁,時爾讓人暗自沉思,時爾讓人心情惋惜。
酒局重點并不在于酒,而是以酒作為媒介,用酒來達到設宴者的某種目的,正所謂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尤其是以“官場和商場”為名義的酒局,酒局無疑就成了工作能力強弱和交易買賣成交與否的延伸了。
在道家學派的觀念里,酒已經是一種哲學存在。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用酒來追尋逍遙自由,功名利祿及榮辱恥廉,乃中國酒文化價值精髓所在。作者深諳個中之道,按照作者自己的話說,混跡酒場三十的,大大小小的酒局經歷了無數,作者的眼睛就好比鋒利的手術刀,總是能將酒場中的事酒局中的人剖析開來,由此看透了百種人千種事。
中國酒桌是一個大舞臺、小社會,酒局之中有人情世故,有官場交情......這些綜合起來,便是“中國式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