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張裕A(000869)發布公告稱,董事會選舉周洪江先生出任本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聘任孫健先生為公司總經理。至此,擁有126年歷史的張裕再次完成了新老交替。
2017年9月,長城葡萄酒進行了領導班子的更迭。
半年內,行業排名前兩位的企業相繼“大動作”,不免讓人對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未來格局變數充滿想象。
第一和第二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
“中國葡萄酒實際上已經是一家獨大的格局。張裕的實力遙遙領先。”葡萄酒行業人士陳莊指出。根據最近5年(2012—2017)包括張裕、長城、威龍、莫高股份、通天酒業等15家國內葡萄酒主要上市公司在內的業績統計顯示,張裕營業收入在15家上市公司總收入中占比超過了50%。
2017年上半年,張裕營業收入276709萬元,15家主要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和為531482萬元,張裕占比高達52.06%;張裕營業收入是第二名長城葡萄酒的兩倍多,比長城、威龍、通天酒業、莫高股份、通葡股份等1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的總和還多。利潤方面,2017年上半年張裕凈利潤67006萬元,其他14家主要上市公司凈利潤總和竟虧損4.0842億元,其中長城虧損3.6362億元。
張裕全球化戰略進入提速期
在多代張裕人的共同努力下,張裕成為中國葡萄酒產業的龍頭。以董事長周洪江帶領的新管理層將帶領張裕走向怎樣的高度?張裕的新時代無疑令人充滿期待。
從張裕的全球戰略可看出中國葡萄酒未來的無限想象空間。近年來,張裕在全球整合優質葡萄酒品牌資產,已經實現了“舊世界”和“新世界”的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等全球重要葡萄酒生產國、知名產區以及優秀品牌的布局,涉及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形成了以葡萄酒、白蘭地、進口酒齊頭并進的“三駕馬車”,擁有著20余個主推產品品牌,形成了豐富的全球產品矩陣。
如今,張裕正成為一個擁有多個國際優秀葡萄酒品牌的全球領先葡萄酒品牌運營商。未來,張裕在海外市場的業務比重有望在5年之內達到整個公司銷售額的三成。
無論是國際市場表現、全球產業布局,還是媲美世界一流品牌的品質,張裕已經成為很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葡萄酒企業。對于新的管理層來說,將把張裕帶到怎樣的全新高度?如何實現中國領先到全球領先?如何帶領中國葡萄酒產區強勢躋身國際席位?無疑是張裕新班子的重要答卷。
長城欲以“國酒”實現重振?
1月3日,長城葡萄酒啟動全新定位,占位紅色“國酒”。至此,長期位居中國葡萄酒行業“老二”位置的長城向外界傳遞了“整軍再戰”的決心。
那么,究竟什么是“國酒”?是代表國家形象的酒,還是代表中華民族傳統的酒,還是在國家最重要場合招待外賓的酒?國酒的衡量標準有哪些?按照一般認知,國酒是一個國家最具代表性、最高水平的酒,其衡量標準應該包括歷史悠久、入選國宴、經營業績、品牌口碑、國際地位等方面。
陳莊認為,長城祭出“紅色國酒”大旗,是否行之有效值得商榷?第一,是否合法;第二,是否合理;第三,有沒有一個公認標準。
從歷史來看,張裕是中國第一家工業化釀造葡萄酒的公司,早在1949年,新中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就將其列為國宴用酒。近幾年,張裕葡萄酒曾40余次登上大國元首訪華宴會用酒,是中國入選國宴次數最多的葡萄酒。從市場占比來看,張裕營業收入在上述15家上市企業中占據半壁江山,即使是被宣傳為“國酒”的茅臺,2016年營業收入在全國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占比也只有30.9%。
“要說葡萄酒國酒,中國更有資格擔當的是有百余年歷史、實力強勁但低調穩健的張裕,志在全球的張裕雖然具有國酒之實,但估計并沒有爭搶之意。”陳莊說。隨著進口葡萄酒關稅降低,葡萄酒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劇,多國別葡萄酒加碼一身將成為本土葡萄酒企業的標配,爭奪或炒作“國酒”概念來應對消費升級和理性回歸,并非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