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貢(Maconnais)
馬貢產區位于勃艮第南部,由產區內的城鎮馬貢(Macon)得名。這里曾先后被凱爾特人和羅馬人占領,其葡萄種植也是從那時開始。在黑暗時代,這里是馬貢主教的統轄區域,葡萄種植和釀酒也有進一步發展,直到15世紀馬貢才重新歸屬法國。在過去,馬貢雖身處勃艮第,但得到的關注卻不多,直到普伊-富賽(Pouilly-Fuisse)葡萄酒被大眾認可之后,人們才開始關注馬貢這片勃艮第中的高性價比產區。
馬貢南北延伸35公里,東西橫跨10公里,是勃艮第面積最大的子產區。其緯度比夏隆內丘更低,意味著這里的生長季氣候更熱,不太適合種植黑皮諾。于是適應性更強的霞多麗便成為產區的主角。產區土壤以富含鐵礦的堿性黏土為主,不僅賦予了葡萄酒新鮮、爽脆的特質,也能讓霞多麗很好地發展出美妙的風味。
雖然由于風土等原因,馬貢葡萄酒與頂級的金丘葡萄酒相比遜色不少,這里也沒有特級園和一級園,不過卻有兩個村莊以出產勃艮第最飽滿、成熟的霞多麗而聞名。
1. 普伊-富賽(Pouilly-Fuisse)
自1936年成為法定產區起,普伊-富賽便開始出產優質的霞多麗,不過直到近些年才獲得人們的關注。產區面積為761.37公頃,雖沒有被評為一級園的克里瑪,但有少數略地(Lieux-dits,象征著地質特征或歷史人文的地塊)名聲日盛,不遜于一級園。經典的普伊-富賽霞多麗經過橡木桶熟化,優雅、飽滿且迷人,成熟的熱帶水果風味中夾雜著煙熏和香料味,F在,普伊-富賽的白葡萄酒在國際上已不乏追隨者,由此也引來周邊村子的競相模仿。
2. 圣韋朗(St-Veran)
由于地處馬貢與博若萊(Beaujolais)交接處,圣韋朗曾被劃入博若萊產區,直到1971年才正式歸入馬貢。產區面積為703.01公頃,同樣只生產霞多麗白葡萄酒。其霞多麗葡萄酒口感圓潤、肥美,酸度活潑,結構和諧,白肉水果、金合歡、堅果和黃油的氣息交織。圣韋朗的霞多麗很少會有普伊-富賽典型的煙熏風味,復雜度比起后者也略有不及,但價格卻更加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