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晚,確切來說是星期天凌晨一點,巴黎地鐵一號線,從巴士底獄站( Bastille )開往拉德芳斯站( La Défense) 的方向的列車,車廂里鬧哄哄。這邊站著一群游客模樣的年輕人,說著美式口音的英語,眉目間洋溢著興奮,相互說著剛剛在酒吧的見聞;那邊坐著一群西裝革履的法國年輕人,眼神里流露出醉意。穿黑色禮服的金發帥小伙抱著一箱6瓶裝的1664白啤,斜靠在他的伙伴身上。他對面一個穿黑連衣短裙的棕發女生從他手里拿過喝了一半的啤酒,泯了一口。遠處的車廂里傳來陣陣歌聲和尖叫,不知誰弄倒了一瓶啤酒,液體逆著列車前行的方向流過來。是的,午夜的巴黎地鐵,比白天更熱鬧。這是無酒不歡的巴黎。
巴黎大街小巷里穿行著兩種人,一種是生活、工作在巴黎的人,朝九晚五,出行規律;另一種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年四季,絡繹不絕。兩種人看似沒有交集,卻分享著一種共同愛好:喝酒。于是浪漫的巴黎,善解人意地給他們提供了許多場所。
以凱旋門為起點,巴黎順時針旋轉地被劃分成二十個區( Arondissement ),地圖上看似一個蝸牛殼。無論處在蝸牛殼中心的一區香舍麗謝大街 ( Champs-Élysées ),還是偏遠近郊的二十區加利埃尼( Gallieni ),兩種人都總能輕易找到喝酒的地方。
巴黎街角的咖啡店七點多就鋪開了擺在戶外的桌椅,他們不僅賣咖啡早餐,也有啤酒和薯條;十一點陸續開門的餐廳,一定會有一頁以上的葡萄酒單可供選擇;假若游客逛景點走累了口渴,抱歉,這里沒有遍地的珍珠奶茶店,但清涼的啤酒輕易就能在街旁的餐吧找到;下午五點開始到晚上八點,餐吧進入了暢飲時間( Happy hour ),陸續可見西裝革履拎著公文包的上班族,三五成群地走進餐吧喝酒聊天。餐吧一般不大,所以他們都喜歡捧著杯子,站在餐吧門口的人行道上邊喝邊聊,一直聊到肚子餓;八點過后直到十一點,都是晚餐時間。法國人的晚餐,喝葡萄酒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經濟寬裕的人按瓶來點,用酒配菜;節約的食客也會點一杯餐廳推薦酒 ( House wine ) 潤潤喉嚨,畢竟飯桌上要和共餐的人聊天,而葡萄酒無非是聊天最好的搭配,解渴又助興。難怪熱愛聊天的法國人如此鐘愛葡萄酒,他們絕大部分的社交都是在餐桌上進行的。
若是飯飽酒未酣,又或者聊天意猶未盡,那就得轉場再活動了。一般來說,轉場的地點根據不同身份的人又有不同。游客們大多數會去一些著名景點附近的酒吧,比如說一號線的夏特雷站 ( Châtelet ),在埃菲爾鐵塔對面的特羅卡特羅 ( Trocadéro )站,邊喝邊感受巴黎夜景的美麗。這些地方的酒吧由于面對的顧客基本以游客居多,所以價格稍貴,一杯葡萄酒在5歐以上,調酒13歐左右一杯,性價比不太高。
住在巴黎的年輕人,手頭拮據的會選擇去超市買酒,一群朋友回家繼續喝,手頭寬裕的會去年輕人鐘愛的酒吧區,比如說三號線的共和廣場附近 ( République ), 七號線的 Censier-Baubenton附近,或者著名的巴士底獄 ( Bastille ) 附近,都有很多便宜又熱鬧的酒吧。里面一般喝啤酒居多,調酒的話大概10歐左右一杯,還有子彈酒 ( Shot ) 這種年輕人的買醉利器,一般5歐左右一杯,買得越多越便宜。
年長或者講究身份地位排場的人,則會選擇去些隱匿的相對安靜的酒吧,或者是大飯店里面的酒吧。比如說協和廣場 ( Place de la Concorde ) 上的克里雍大飯店 ( Hôtel de Crillon )、又或者位于旺多姆廣場 ( Place Vendôme )上的麗茲大飯店 ( Ritz )等等, 這些地方環境優雅,服務周到,價格也相對高昂,一杯雞尾酒大概16~30歐左右。
所以說巴黎是善良的,她給每一個人都提供了合適的場所,讓不同層次的人都能在她懷里舒適地享受著生活。就像這些酒吧,在酒吧里,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三六九等分,只有和葡萄酒還是威士忌還是調酒還是啤酒的區別。所以酒吧里的每一個人都愛這里,都愛巴黎。
法國酒吧的起源
我們知道酒吧是一個美式產物,“吧”這個中文來源于英文的“Bar”,原意是木桿,或者 “barred”,拴住的意思。一說最早的“ 酒吧 ”說法,起源于美國西部,牛仔們去喝酒的地方,都把馬匹栓在門外,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喝酒的地方叫做“ Bar ”了。也有一說,是最早的酒吧都是沒有座位的,只是一個柜臺賣酒的地方。顧客站在臺前直接把酒喝完就走,是屬于“速消品”。有的牛仔在酒吧喝多了都會站不穩,于是第一個酒吧老板就在柜臺前裝了一根木頭扶手“Bar”,給牛仔們扶著防止跌倒,于是“ Bar ”就成了喝酒的地方的代名詞。
而沒有牛仔的法國,喝酒的地方則都是在餐廳里。大飯店里有專門餐后供應酒水的服務,也就是現在大飯店里高檔酒吧的前身。他們大多選用較貴的材料,服務生講究身份,大多科班出生。而一般的餐廳也在佐餐服務后,在柜臺提供快速喝完的酒水消費服務,一般是站在柜臺前喝完便即離去,后來演化成今天巴黎街頭隨處可見的餐吧 ( Bistro )。
巴黎最早的酒吧?
據說巴黎最早的酒吧,是坐落在多諾街5號 ( 5 rue Daunon, 75002, Paris ) 的 Harry’s New York Bar。1911年,一個美國明星騎馬師Tod Sloan來到了巴黎,買下了一間位于二區歌劇院 ( Opéra ) 附近的餐吧 ( Bistro ),他說服了一個在美國做酒吧的朋友,拆下了美國酒吧的裝備,運來巴黎,安裝在這間餐吧里,并把它改名叫做 New York Bar。
那個年代來巴黎旅游的美國人數量激增,Tod想給這些出門在外的同胞一種家的感覺,于是聘請了一位來自蘇格蘭的叫作Harry的調酒師來管理這間吧。后來由于Tod理財不當,被迫在1923將酒吧出售,調酒師Harry接手盤下了酒吧,并在New York Bar前面加上了自己的名字。Harry調酒非常認真,且他不以盈利為目的,旨在追隨創建者的初衷,將酒吧打造成巴黎最具紐約風味的地方。結果他成功了,Harry’s New York Bar濃重的紐約風格一直延續至今。
店里分為一樓和地下一樓,一樓的風格是美國禁酒令時代隱蔽酒吧的風格,木制的墻壁,昏暗的四周,墻上掛滿了一百余年來酒吧里的相片還有紀念品。而地下一樓的風格則很有美國5、60年代大飯店里裝潢的味道。大紅色絨布沙發,黃銅燈,胡桃木的桌椅,忍不住讓人想聽一曲慵懶的爵士樂。酒吧里的調酒師全都身穿白色大褂,他們在店里一做就十幾年,現在最老的一位調酒師已經在店里工作了30年,最年輕的一位也已經工作了7年。來Harry’s New York Bar的顧客多為衣著講究的中年法國人,當然也不乏慕名而來的講英語的游客。整體感覺熱鬧又不失格調。
關于Harry’s New York Bar,有兩個有趣的事:1921年,聞名世界的雞尾酒 “血腥瑪麗 ( Bloody Mary )” 誕生在這里;1924年,以最優雅的姿態品嘗最棒的雞尾酒為目的,當模范品酒客的“ 國際酒吧蒼蠅 ”聯盟 I.B.F. International Bar Fly成立于這里,聯盟的會員包括海明威、羅斯福等人。聯盟有嚴格的章程,有在酒吧必須遵守的紀律,聯盟歡迎新會員,畫著兩只交談的小蒼蠅的會員徽章,由聯盟酒吧的調酒師直接頒給他覺得合格的客人。戴上徽章即可成為被全球“酒吧蒼蠅聯盟”認可的會員。
酒吧在今天無疑是男女最佳的社交場所之一。然而在以前,一些環境較好,服務周全的酒吧是只供男士社交的場合,所以也被叫做“ 紳士酒吧 ” ( Gentleman Bar )。位于4 Boulevard Malesherbes, 75008, Paris,在瑪德蓮娜大教堂 ( Madelaine )附近一間叫 Le Forum 的酒吧,就是巴黎著名的紳士酒吧之一。
始于1931年,至今,Le Forum已經是全球排名第33的最佳酒吧。酒吧里棕黃色的色調,硬質的真皮沙發,大廳里還擺著投幣式唱片機,泛著別樣的復古味道。酒吧里的調酒是學院派的風格,當然也有數量可觀的威士忌可以單飲,完全就是男子漢的口味。當然,今天的Le Forum已經不再只對男士開放,雖然成為光棍吧也是別樹一幟,但性情浪漫的巴黎人鐵定不愿意。不過酒吧依然有著裝要求,比如說入內禁止戴帽子,也不允許穿短褲。所以里面的顧客看上去都非常得體干凈,整個氛圍非常典雅。
后現代主義吧
法國自恃為高盧雄雞,然而這個叫作Le Coq ( 公雞 ) 的酒吧卻與巴黎的建筑風格大相庭徑,彌漫著一股濃濃的后現代主義風格。在水城堡街12號 ( 12 rue Château d’Eau, 75010, Paris ),進門仿佛走進了達利的畫里。一只巨大的金屬公雞佇立在不大的廳里,旁邊擺著幾張紅色系的無靠背座椅,沒有隔斷,天花板和地毯都是黑色的,單只吊燈打著強烈的白色的燈光。紅、黑和金屬的光澤,給人很強的視覺刺激。調酒師們身穿黑色緊身小馬甲, 背后黑色網架上放著各式的酒瓶,衣著是學院派風格,但臉上酷酷的沒有太多笑容。他們聽著店里的電子樂鼓點搖冰,非常注重搖冰時的手勢。
Le Coq的調酒大概在11歐至13歐左右,性價比非常高。店里出沒的大多是比較時尚的年輕人,或者是藝術家。
正如世界上那些最好的產品一樣,奢侈與稀有總是分不開的。好的酒吧為了保證客人的質量,提升自己的口碑,都想做嚴格的會員制。但是嚴格的會員制意味著客源的流失,收入的損失很可能危及酒吧的經營。于是酒吧營業者們想出了另一個方法,便有了P.D.T.這個暗語:請不要告訴別人 ( Please Don’t Tell )。
P.D.T.的Bar入口一般沒有標示,不會告訴別人這是個Bar,只有口耳相傳的顧客才會知道這里。是的,盡管有 “ 請不要告訴別人 ” 這個規定,但顧客們還是忍不住告訴自己的朋友。就像《搏擊俱樂部》里面的規定1和規定2:“你不能和別人說起這個俱樂部。”結果眾人皆知,會員無所不在。這個想法太酷了。
在巴黎三區共和廣場 ( République ) 附近,60 rue Charlot, 75003, Paris, 的P.D.T.吧Little Red Door小紅門從外面看根本認不出來,連唯一的標示:小紅門,也嵌在走廊里,非常的不顯眼。要不是門口聚著抽煙的顧客們,很容易就走過了。走進走廊,很容易就下意識地去擰小紅門的把手,誰知小紅門是扇假門。真正的入口在紅門的左側,有道跟墻一個顏色的推門。若是不了解的人,一不小心就會以為前面的人穿墻而過了。
這里我就不放上門口的照片了,留待你們自己體會這發現的樂趣。當初我也是走過門口兩回才意識到入口在哪。
小紅門酒吧里的裝修是美式風格,水泥墻,流行音樂,風格各不相同的桌椅。四個調酒師有三個是英國人,一個波蘭人,而酒吧老板是意大利人。這樣一間跟法國毫無關系的酒吧開在巴黎,只有十三款調酒,開業兩年卻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因為這里的調酒師人非常好,會不時不時轉到客人旁邊與他們聊天,決不讓酒吧里有說不上話喝悶酒的客人。這里的調酒熱帶水果風味比較濃重,大部分是Tiki-cocktail ( 南太平洋島國風情雞尾酒 )。調酒價格大概在13~16歐左右,也是藝術系年輕人喜愛出沒的地方。而且由于P.D.T.的緣故,讓大家更鐘情于這里,強烈的歸屬感,有一種家的感覺。
巴黎一些其他有趣的酒吧
巴黎的酒吧實在太多,短短的篇幅根本數不完。要是有時間和機會,愛酒的你一定要親自到這里體驗一下什么是醉巴黎。下面再簡單介紹兩個巴黎不同風格又比較有特色的酒吧。
實驗調酒俱樂部( Expérimentale Cocktail Club ):實驗調酒的意思是,他們沒有固定的酒單,所有的調酒都有當天店里購買的配料來決定。比如檸檬有多少,薄荷有多少。俱樂部在一個小的但充滿巴洛克風格的房間里。座位可是先到先得!
地址:37 rue st-sauveur, 75002, Paris
吉尼斯客棧 ( Guinness Tavern ) : 如果喜歡啤酒和現場駐唱,那么一定不可以錯過這一間在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旁邊的小酒館。號稱巴黎的現場搖滾樂圣殿,每晚都有不同樂隊的演出,有點像愛爾蘭酒吧的風格。
地址:31 rue des lombards, 75001, Paris
除了餐廳和酒吧,巴黎的夜生活還很豐富。比如說在塞納河上,有改裝成酒吧和夜店的船;喜歡在岸上的話,香榭麗舍大道上,有著名的夜店Le Queen Club,每逢周三女士都免費入場;不喜歡自己蹦跶,還可以去香街的麗都 ( Lido )或者紅磨坊 ( Moulin Rouge ) 看康康舞(詳情可以看 穆 的這篇Cabaret的攻略: http://www.douban.com/note/488911135/ )。如果這些城市的喧囂你都不喜歡,那么我建議你去爬蒙馬特高地 ( Montmartre )。清晨,登上巴黎最北的高地,你會驚喜地發現,這個大都市的小山坡上,居然靜靜躺著一片葡萄田,而且它已經躺在這超過100年了。這片Clos-Montmartre依然產葡萄并且釀酒,如果有機會,可不要錯過嘗嘗這塊“醉”特別的巴黎產區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