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到訪茅臺鎮,便被茅臺鎮的別致折服。因為,它不僅僅是一座酒香飄千年的古鎮,更是一個一山一水、一石一峰都自成一格的人間勝境。
在這里,“一殿二亭四重檐,華表樹側頂立天”的國酒門,世界最大的、7層樓高的茅臺酒瓶,濃縮中國五千年酒文化輝煌與精髓的國酒文化城是其坐標性建筑,它們向世人展示著茅臺酒莊重與顯赫的“國酒”地位。
然而,茅臺鎮的游覽若到此畫上句號,那么此次旅行必將留下深深的缺憾......因為茅臺鎮的別致與勝美絕不止于此。
追逐視覺上的震撼
“千年古鎮卻寫盡現代繁華,歷盡滄桑卻永葆青春活力,深藏大山卻早已聲名遠播——一個極富傳奇與神秘色彩的地方......”這是別人筆下的茅臺鎮,也是我對茅臺鎮觀念化、對象化的認知。
然而,近距離接觸茅臺鎮之后,我發現寥寥數語不足以盡得茅臺鎮之精髓。站在“國酒門”前,看著進進出出交織的車輛與人群,視覺上的沖擊使原本悸動的心境變得更加起伏,順著“國酒門”后蜿蜒的坡路往里走去,便是傳說中的茅臺酒廠。
多少商賈為之一擲千金的“茅臺酒”就在此處釀造、儲存、灌裝、外銷,此時此刻我卻可以和它如此的貼近,在同一片天空下同呼吸、共命運。一條條馬路依勢而建,蜿蜒曲折,駕車順著道路而下,鼻尖縈繞著茅臺的酒香,雖然因水汽的充盈讓酒香變得有些寡淡,卻也是另外一種感悟。場內蜿蜒曲折的馬路,地勢高低起伏,恍惚間覺得這并不是一座酒廠,而是一處彌漫著酒香的世外桃源。
約10分鐘的光景,國酒文化城的大門便映入眼簾,從大門而入,又落入另一番景象。雖然都是亭臺鏤花的古代建筑,卻不是江南的婉約,多了一份川黔的硬朗與豪情,依循著自己的心境在園內閑庭信步,在酒源、酒技、酒韻、酒俗、酒器館、國酒茅臺館中體味中國五千年酒文化的輝煌歷程。
然后踱步至由388瓶各款茅臺紀念酒組成的巨“墻”,每瓶酒背后都蘊藏著重大的紀念意義,388瓶酒組成一扇巨大的屏風,給人以視覺上的巨大沖擊,茅臺酒歷史底蘊的厚重由此撲面而來!這樣的直觀感受,比洋洋灑灑上萬字的文字描述來的更直接、更深刻,無不讓參觀者感嘆與折服!因為,這樣的視覺沖擊來的太直接、太震撼,毫無征兆的映入眼簾,讓你應接不暇。
參觀完國酒文化城后,在茅臺小鎮的路上恣意游蕩,踩著高低起伏的連綿山路,從赤水河的這岸晃到那岸,這座小鎮帶來的視覺震撼卻久久不能釋懷......同時,還依稀希望到大山的更深處去一探它的絕美本色。
捕捉心靈上的觸動
茅臺鎮的山,一味連綿卻起伏錯落,雖不高入云霄長奇松怪石,卻也不乏斷崖峭壁,懸泉瀑布;茅臺鎮的水,從遙遠的彩云之南聘聘婷婷一路奔來,像一條善良的飄帶蜿蜒微漾,靜靜地依偎在茅臺城的腳下,任船帆爭渡......
駕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盤旋,山下是銀光熠熠的赤水河谷,河谷對岸是零星散落的土著人家,如一顆顆明珠鑲嵌于半山腰間。房子依地勢而建,格局錯落有致,即便群山連綿不絕,也不用擔心景致重復單調,反而會呈現出別樣的韻味。
難怪有人會說:茅臺鎮不只酒醉人,其山水也會醉人。在此之前我并不相信,但此時此刻我卻深深的為之沉醉,希望自己可以深入大山深入,親自體會一下他們的生活起居、勞息耕作,以便更好的感受茅臺鎮靈魂深處的悸動......
隨著車子的不斷前行,窗外漸漸飄起了小雨,這時“神采八卦園”慢慢駛入視野,各色植物勾勒出的八卦圖案,分乾、坤、震、坎、艮、巽、離、兌八個方位,分別由高粱、油菜、桃樹、李樹及部分彩葉植物構成,這個圖案中累計種植了81種植物。同時,八卦圖與周邊是盛開的各色鮮花、紅頂的農舍、遠山、雨中的薄霧互為映襯,美的動人心魄!
從車上下來,淋著淅瀝瀝的小雨漫步在園中,大片大片的馬鞭草匯成紫色的海洋,順著長廊踱步前行,涼亭、水車等景觀不時映入眼簾,一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油然而生。漫無邊際的紫色海洋,叮咚叮咚的水流聲,再加上小雨敲打在傘上的聲音,一切都仿佛渾然天成,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相地合宜、構園得體。
其中,淅瀝瀝的小雨讓這唯美的意境錦上添花,我們恣意徜徉在這紫色的花海,想要探索每一條曲徑盡頭的幽美勝景,卻不忍心刺破遠處的靜謐與美好,于是便擇一高處的臺階登高望遠、駐足遠觀,希望將這“天然去雕飾”的美好盡收眼底。
最后,卻因雨勢的增大,我們不得不踏上歸程。
回去的路上,我不斷地思考:大自然如何將茅臺鎮雕飾成這般動人心魄,讓人流連忘返,也許這便是所謂的“自然之道”:宇宙萬物、眾生靈各有其生存之道,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的道在宇宙中自由的生長演述其道,物質世界中客觀存在的事物皆有其韻律和法則。
“茅臺酒”、“國酒門”、“國酒文化城”是世人賦予茅臺鎮觀念化、對象化的外在標簽,不可窺其全貌,而茅臺鎮的靈動與韻味,體現在山水之間也,縈繞在茅臺鎮的酒香中。因此,若要真正的了解茅臺鎮的韻味、品味茅臺鎮酒的醇厚,需要你與大婁山、赤水河近距離的接觸,感觸其內在的悸動,方可發現其內在的韻律美,這是此次茅臺鎮之旅的心得感悟,也是這次旅行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