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茅臺在宜賓與五糧液約定2019年攜手跨上“千億”臺階,一年后,愿望實現了,從一家獨大到白酒雙雄時代的到來,白酒行業或將面臨一番重新調整和洗牌。
12月16日,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剛剛宣布茅臺集團營收跨越千億臺階的話音剛落,12月18日,在五糧液經銷商大會上,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也隨即公布,2019年五糧液集團銷售收入歷史性跨越千億元臺階已成定局。這意味著中國白酒產業正式邁入了兩大千億集團的新形態。
隨著茅臺和五糧液兩大千億集團的一路狂奔,不僅高端白酒未來的發展前景越加明朗,而且整體收入和利潤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白酒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也在不斷提升。在整個行業進入結構性繁榮期內,處于各個位置的酒企們正在為各自謀劃著新道路。
高端白酒仍有空間
“中高端白酒市場規模(上市白酒公司)至少還有2000億以上的潛在空間,100%以上的成長空間;腰部價格帶(區域性和次高端)白酒成長空間最大,至少還有300%以上的增長空間”,天風證券近日在一份調研報告中指出。
一組國家統計局數據也充分說明,白酒行業尤其是高端白酒正在打來新發展機遇的大門。
該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8122億元,同比增長10%,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476億元,同比增長23%;而在白酒產業方面,增長則更為明顯。其中,2016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銷售收入增長至一個高峰,達到了6125.74億元。而利潤總額則達到797.15億元。不過,截至2017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銷售收入下降至5654.42億元,同比下降7.7%。利潤總額則突破了千億元。轉眼進入2018年,中國白酒行業則出現了新的轉機,市場銷售收入達到了53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8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98%。
業內有觀點認為,從中長期來看,白酒價格抬升還將繼續打開酒企的盈利空間,白酒板塊將迎來“量價雙升”。從市場調研情況來看,白酒消費端需求旺盛,經銷商的白酒庫存短缺,使得整個行業處于明顯的供不應求狀態,未來只能通過提價來實現供求平衡,而這正是提升白酒企業盈利水平的直接驅動。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近年來,白酒提價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被談論的話題。
12月15日,四川古藺郎酒銷售有限公司下發《關于青花郎出廠價格調整的通知》,決定自2019年12月16日起,在原有價格基礎上,53度青花郎(500ml)、44.8度青花郎(500ml)和39度青花郎(500ml)出廠價上調50元/瓶,53度大青花郎(3300ml)出廠價上調320元/瓶。
這是年內郎酒第二次調整青花郎出廠價,今年5月24日郎酒也曾上調上述產品單瓶出廠價,分別為79元、79元、79元和880元。據悉,郎酒將青花郎的目標零售價設為1500元/瓶,并計劃在3年內通過6次提價完成。
而瀘州老窖提價更為頻繁,12月10日,瀘州老窖發通知稱,即日起,52度國窖1573經典裝計劃內、計劃外配額價格均上調20元/瓶;2020年1月10日起,52度國窖1573經典裝計劃內配額價格再上調20元/瓶。
無獨有偶,水井坊、酒鬼酒、劍南春、國臺酒業、伊力特和洋河6家酒企也于近期傳出漲價消息,其中,52度夢之藍·手工班調價幅度最大。
從已經公布的提價情況來看,次高端白酒提價幅度最大,而高端白酒的緊缺將使得消費向次高端白酒分流,這一部分企業的業績增速也有望提升。
不可否認的是,臨近年底,為了沖擊年度銷售業績,各大酒企紛紛漲價想要在最后大賺一筆。
對于白酒漲價的原因,山東溫和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將其分為“被動漲價”和“主動漲價”兩類。其中,“被動”是因為銷售終端房租等成本上漲,如酒廠不給銷售終端“促銷費”或“營銷費”,店鋪就不把白酒產品擺出來,這是酒企“不得不漲”的原因。而后者則是各大酒企通過主動漲價的操作,意在維護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高端定位。
長期呈結構性增長
2019年,無疑是白酒業快速發展的一年。日前,貴州茅臺和五糧液集團先后宣布2019年營業收入突破千億規模,中國白酒業正式進入“后千億時代”。
“自酒業復蘇以來,酒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高端酒領域迎來了發展的最佳機遇期,這對于高端酒廠家和經銷商來說預示著將出現更多的發展機會。”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從以上兩組數據來看不難發現,目前白酒行業正處在一個良性發展的好時期。此外,利潤的增速高出銷售收入的增速,說明中國酒行業的結構性升級取得了明顯的效果,隨著消費升級趨勢的進一步提升,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酒行業的結構性調整速度將不斷加快。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白酒企業的2019年前三季度發現,白酒板塊重點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2.74%,增速相比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逐步放緩;歸母凈利潤合計同比增長22.66%,增速相比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略下降。具體來看 ,高端白酒和區域名酒收入增速仍然較高,次高端整體收入增速則內部出現顯著分化。
對于貴州茅臺和五糧液率先進入“千億時代”對白酒行業的影響,業內觀點認為,以“茅五”為代表的名酒龍頭在過去幾年均更加聚焦白酒主業,穩步推動營銷改革,穩步提升內生經營成熟度和穩健性。同時,龍頭更加重視品牌投入和渠道建設,提升品牌力,名酒企業不斷深度挖掘品牌內涵將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制高點。行業正進入長周期結構性繁榮階段,高端消費品仍有巨大成長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信建投也發布研報稱,白酒行業增長確定性步入結構性分化階段,中高端酒需求穩步增長的確定性更強,尤其高端白酒銷量增長路徑清晰、潛在價格提升空間充足,無論是品牌力還是對渠道的掌控能力均優于同行,同時具備較強的對抗周期能力和較優的成長能力;次高端方面,優選品牌力仍有持續釋放空間。
對此,中信建投認為,從前三季度來看,高端白酒整體表現穩健。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基本完成全年計劃,茅臺、五糧液集團千億目標預計提前實現、瀘州老窖已提前實現前三季度百億回款任務。總的來看,白酒企業盈利能力整體穩步提升,部分公司出現短期波動。
行業市場集中度提升
目前白酒行業已由量價齊升過渡到價升為主階段,背后邏輯是人們對高品質白酒的消費需求,消費升級推動優質白酒實現穩定增長,市場份額也逐步向名酒品牌集中。
不可否認的是,整個市場處于結構性調整期,但全國性市場格局已確定。單純看貴州茅臺、五糧液兩家龍頭酒企,今年上半年,兩家酒企營業收入合計占了整個上市酒企的51.8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占比也達到65.04%。去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是49.41%、64.74%。
在肖竹青看來,原來是大酒廠之間在競爭、以省級為單位進行搶地盤,現在的這一輪競爭變為一線名酒跟區域名酒在博弈“打架”,爭奪一市一縣。對于酒企而言,現在就是守住根據地,進行渠道下沉。
目前,白酒行業的復蘇主要集中于行業的“頭部”和“腰部”,低端白酒理論上也會受益于此輪復蘇行情,但效應不會特別明顯。在白酒消費總量下降、品牌集中化之下,中低端白酒的下滑是行業的趨勢性表現。
由于低端白酒面臨的競爭挑戰日漸凸顯,多家白酒公司開始對相應業務進行調整。例如,金種子酒表示,公司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對現有產品結構進行優化,重構中高檔產品體系,形成金種子年份酒系列,全面參與安徽省內100元至300元價位段的市場競爭。
當茅臺和五糧液兩家龍頭企業邁入后千億時代之后,一些區域酒企則開始邁入后百億時代,并逐步擴張全國化進程。
在北京龍頭白酒企業牛欄山看來,2015年以后,白酒行業呈現弱復蘇態勢,一線名酒量價齊升,白酒行業集中度提高,在頭部集中的趨勢下,白酒行業進入擠壓式增長和結構性繁榮的新周期。
“牛欄山成為行業中最為特殊的增長極,與其民酒的定位息息相關。2019年牛欄山銷售收入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在2018年的百億基礎上,2019年牛欄山全國化進程繼續穩步推進,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以珍牛、中國牛為代表的升級產品實現銷售突破。中高端產品魁盛號在2019年表現搶眼,從線上電商渠道一路火至線下渠道。”牛欄山酒廠副廠長陳世俊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當下的白酒市場環境,也逐步形成了區域白酒企業并購和小酒廠的消亡將會接踵而來的發展趨勢。業內普遍認為,未來的白酒行業將分成兩大陣營,一個是以茅臺、五糧液為首的面子酒,價格越貴,越能代表面子。另一類則是區域龍頭名酒企業,依靠物美價廉的特點,用中端酒的價格喝到高端酒的品質。
在此行業趨勢下,國內區域白酒企業間的并購也在逐步加強,抱團取暖,強者越強的意圖明顯。
12月18日晚,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決定通過設立產業并購基金的模式推進景芝項目,并用自有資金2.45億元參與發起設立產業并購基金,專門用于收購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景芝酒業”)股份。如收購進展順利,該基金預計將成為景芝酒業第一大股東。
今世緣董事長、總經理周素明曾坦言:“雖然近年表現不錯,但今世緣面臨的形勢依舊異常嚴峻,發展好的挑戰越來越高,發展快的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品牌白酒激烈競爭的大環境,今世緣也提出“必須積極參與頭部競爭”。
對于此次收購,今世緣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景芝酒業是山東本土第一大白酒企業,是芝麻香第一品牌,具有良好的底蘊,且山東市場存在較大的消費升級空間,可以加快今世緣的全國化進程。同時,景芝酒業與今世緣地理位置也比較近,雙方合并更容易形成區域共振。并且,通過行業并購實現做強做大也是公司的一項發展策略,未來在條件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可能會考慮收購其他酒企。
據相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白酒行業生產企業眾多,大約有2萬多家,而上規模的白酒企業卻僅有1500余家。另外,不同地理區域對白酒文化、口味和品牌的偏好也不相同,這就導致市場分散現象比較明顯,市場集中度偏低。市場同質化競爭現象較嚴重,且市場競爭激烈,行業調整不斷深化。
對于以上現狀,企業并購或許是更為有效的調整方向。
談及區域酒企未來的發展趨勢,行業內的眾多專家口徑都非常一致。在他們看來,并購和重組會是區域酒企最終的歸宿。未來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啤酒類似,全國的白酒品牌的集中度也會越來越高,雖然不會像啤酒行業,最終只剩下幾家企業,白酒企業會分層集中,一線名酒獨樹一幟,而地方酒企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最終存活的酒企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