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今年監管變嚴格,或因造假被上級政府發現
但于洪杰指出:從今年開始,意大利的監管部門突然查得非常嚴格。
他告訴WBO:“合作社的葡萄酒出口時,需在當地協會批一個證明,包括各個生產節點的時間。以前海關是不看的,現在都要看。做起泡酒時到了一定時間節點,比如要到達DOC規定的發酵期,協會今年也要過來查。”
“如今出了這樣的新聞,我猜測很可能因為更高級政府在年初就發現有企業行此勾當,故提升了監管的嚴厲程度。”于洪杰說到,“發生這種事情,涉案合作社的釀酒師會被永遠取消釀酒資格。酒莊會受到巨額罰款,嫌疑人定罪后甚至會坐牢。”
04、舊世界接連發生造假案,對行業造成不良影響
法國酒廠集體造假的案件還未平,如今有曝出意大利多個酒廠造假。對于此,行業專家、深圳市智德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惠指出:出現造假問題主要集中在舊世界,目前還沒看到澳洲、美國、新西蘭的酒廠曝出造假。此事值得玩味。但毫無疑問的是,法國、意大利葡萄酒造假的案件,對這兩個國家乃至整個行業都會造成傷害。
“舊世界國家往往是受到消費者尊重的,很多人認為他們是葡萄酒行業的“守護者”,包括等級體系、游戲規則都是多年傳承。但恰恰他們出現了造假,無疑會讓消費者對行業的信任產生動搖。其次,由于造假損害了這兩個國家的信譽度。對整個國家產品的出口必定也有直接影響。”王德惠說到。
05、進口商要學會保護自己,切勿迷信
“國外月亮比中國圓”
中國的葡萄酒進口商未來應如何應對? 商源國際酒業副總經理代鵬軒指出:進口商在采購葡萄酒時,一定首先要核查企業的信譽度,再做出選擇。
王德惠則認為:所有酒商未來跟企業簽訂合約時,必須把這一條加上去——一旦發現造假,一定要追究法律責任。要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對于所有產品,也要進行有力的核查。
“更重要的是,酒商心里也要清楚明白,別因為這些國家有歷史地位,就迷信國外的酒一定比中國的好。”王德惠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