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郊區的保稅倉中,一些來自法國波爾多產區Chateau Brehat 的葡萄酒已經積壓了三年,直到今年7月,所有者決定拆倉止損時,清倉價僅為原來每瓶標價50美元的四分之一。
據路透社報道,這種拋售活動的背后是由于葡萄酒供求關系極度失衡。此前,中國葡萄酒消費以兩位數增長,大批進口商蜂擁而至,但從去年開始就一路下跌,預計到2020年,每年的漲幅可能只略高于1%。
對中國快速增長寄予厚望的國際葡萄酒行業來說,如此明顯的衰退很是頭疼,而進一步的跡象表明,中國消費者正在控制支出。物流公司Europasia 銷售總監Xavier Grangier 運營著一個占地4000平方米的上海保稅倉,里面儲藏著25萬瓶葡萄酒,大部分產自歐洲。他說:“剛開始需求很旺盛,所以我們能控制價格,利潤空間很大。”現在,公司不得不降價,某些葡萄酒甚至根本賣不出去…過去幾年中,光上海一城就有近2000家葡萄酒商銷聲匿跡。”
價格下滑
盡管大量數據顯示中國經濟衰退,但葡萄酒官方零售額數據卻一直是少有的亮點,但私營企業調查顯示,近幾個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下歷史新低。
今年是打擊腐敗的第三年,由于不鼓勵炫耀性消費,受牽連的不僅是葡萄酒行業,還有其他奢侈品零售商,從如LVMH、Burberry、全球汽車制造商等。法國葡萄酒進口公司VGF China Ltd 上海銷售經理Pierrick Fayoux 說:“2010年,所有人都叫囂著中國是葡萄酒的黃金國,只要投身這個業務,就能成為百萬富翁,F在,售價甚至低于成本,有些因為長時間存放變質…像樣的波爾多葡萄酒現在只要15塊錢一瓶。”
毫無疑問,中國的葡萄酒行業有著長期的潛力。據葡萄酒數據分析公司IWSR 2015年的一份報告,中國的葡萄酒零售市場約價值780億人民幣,其中進口葡萄酒占了三分之一。中國是全球第五大葡萄酒市場,約有3800萬人喝葡萄酒,而大部分人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全國人均每年消費葡萄酒5.8升,僅是法國的11.6%。
但就目前而言,存貨積壓和價格下滑的壓力讓盈利頗為艱難。據知情人士透露,即便是中國最大的葡萄酒進口商——ASC Fine Wines 也受到了沖擊。ASC 隸屬于日本三得利集團(Suntory),該公司表示,葡萄酒市場正處于一個新的更緩慢的增長階段,消費者的“價格意識”急劇增長。ASC CEO Bruno Baudry 在一封郵件中表明:“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轉變,我們正擴大入門級葡萄酒選擇。”
“新世界”葡萄酒的春天
對于更多經濟型的新世界葡萄酒來說,價格的縮減卻是個好消息,在100元以下的葡萄酒市場,智利、南非等所謂葡萄酒“新世界”國家已經占據更多份額。組織葡萄酒交易會,向中國買家推薦生產商的Vinexpo 公司CEO Guillaume Deglise 說:“之前主要是高端業務——來自波爾多的名貴葡萄酒,現在則是入門級葡萄酒的天下。”
2015年,中國葡萄酒進口規模開始回升,但均價依舊下跌。澳大利亞Treasury Wine Estates Ltd 通過降價和調整庫存,恢復了市場盈利。Treasury Wine 亞洲及其他區域總經理Robert Foye 說:“現在,我們每個月都通過合作伙伴和客戶追蹤庫存,所以我們知道庫存是否過高。”這個家公司旗下的葡萄酒品牌有:Penfolds、Lindeman’s 和Wolf Blass。他表示盡管中國的葡萄酒飲用文化相對較新,但中國有著全球最大的中產階級,因此會成為公司越來越重要的市場。
住在大連的一位人士表示朋友有時候會送葡萄酒,但基本上不自己買。他說:“通常我都喝啤酒或白酒,很難得才會喝杯葡萄酒…很多時候發現自己家沒有開瓶器,有一次我開的時候,用的勁太大,最后軟木塞就飄在了酒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