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隨著白酒銷售旺季到來,無論是自己喝還是送人,名優白酒的真偽都讓人揪心。業內人士指出,現在白酒市場,比較混亂的有三個問題——好酒是真是假,年份酒靠不靠譜,這酒是純糧食釀造還是酒精調制的。
定制酒假的多
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十年白酒質量安全控制現狀”,他說,白酒現階段的疑難質量指標控制主要表現在白酒真實性鑒定上。白酒真實性鑒定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名優白酒的真偽鑒別;二是白酒年份酒的鑒別;三是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特性表征及非法添加混合香酯等的識別。
這名負責人說,名優白酒的真偽鑒別主要是針對一些名酒,如鑒別貴州茅臺酒(包括年份酒)、五糧液酒、劍南春酒、國窖1573酒、水井坊酒、洋河藍色經典酒等十余種名優白酒品牌。消費者每年都有這方面的鑒別需求,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每年承擔的名優酒真偽鑒別批次都達到幾百批次。
白酒銷售專家肖竹青介紹,從正規的、可信任的渠道,消費者就可以買到真的好酒,一是大賣場,如家樂福、沃爾瑪等;二是茅臺、五糧液等授權的旗艦店;三是茅臺、五糧液等官網。
專家介紹,判斷好酒的真假,也有些簡單的指標,一是價格,市面上有些賣幾十塊錢、一百多塊錢的茅臺,百分百是假的,真的茅臺出廠價就要六七百,不可能賠錢賣。凡是打著各種定制酒在外面公開銷售的茅臺都是假的,如奧運會定制酒、檢察院定制酒、法院定制酒等,都是假的。有些定制酒根本就沒有,有些定制酒即使有,數量也很少,不可能規;N售。
網傳辨別方法不靠譜
目前,白酒企業一般采取破壞式防偽,要把酒盒子撕掉,才能把酒拿出來,或者把酒蓋子破壞掉才能把酒倒出來。另外,現在一般的酒廠還有動態防偽碼,比如西鳳酒出廠之前都會貼一個標,消費者可以去查詢,辨別真假。
最近一段時間,一篇“四招辨別白酒優劣”的文章在網絡熱傳,也反映了消費者“求真”的心態。文章提到,觀察酒花變化,酒花密集且消失緩慢的是優質酒;從主料欄里看酒質,質量最好的酒是大曲酒。這其實就是針對“好酒是真是假”的問題。
“這兩種辨別方法卻沒有任何依據”,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宋書玉認為,首先不同香型、不同工藝的白酒酒花變化都不一樣。酒花的大小與酒度有關,高度酒酒花比較大、低度酒酒花比較小。另外,影響酒花的密集程度和消失速度的因素比較復雜,從感官很難判斷。
“大曲酒品質最好?這種看法只能說是一種偏好,并不準確”,宋書玉說,采用小曲工藝做出的米香型等白酒的酒質也非常好。另外,新工藝酒采用傳統工藝酒基,酒的原料也都可以在配料表中標注出來。所以,通過查看配料欄并不能對白酒品質做出判斷。
年份酒銷售將近百億元
近年來,白酒市場“年份酒”魚目混珠,不少企業在年份標注上大玩“數字游戲”。年份酒的年份是指酒從原料生產出來(原酒),經過儲存(陳釀)、勾兌成成品的時間,即陳釀時間。據了解,年份酒最初流行于國外,是對葡萄酒、白蘭地、威士忌等酒類的等級概念。20世紀90年代,古井貢酒推出“10年原漿酒”,將“年份酒”的概念移植到白酒上。
宋書玉介紹,一款年份酒,也可以是百分百用某一年的酒來調配,但更多的企業,是可能用了不同年代的酒來調配它,但會以某一年的酒為主導。為此,將要出臺的白酒年份酒標準,很可能會用加權平均年份來確定,因為里邊用了不同年代的酒來調配它,若加權平均年限大于十年,可以說是十年年份酒。
一份抽樣調查顯示,銷售額前100名的白酒企業中,近八成都推出了年份酒,年銷售額近百億元。然而,目前國家并沒有出臺關于年份酒的標準,也沒有相關部門鑒定年份酒中陳釀的含量,在白酒業內曾流傳著一個夸張的段子:“有企業用牙簽蘸一點陳酒放在酒池里攪一下,一池老年陳酒便生產出來了”,段子的內容有些夸張,卻道出了年份酒的亂象。
宋書玉表示,目前6家科研單位和38家白酒骨干企業正在開展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力爭通過科技手段準確鑒定白酒年份。
“三精一水”未必不安全
提到酒精調制酒,消費者馬上就聯想到“三精一水”(即酒精、香精、糖精和純凈水),認為這個東西就是不好,對人不安全的。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宋書玉介紹,現在用食用酒精調配的一些酒,將從標準上進行規范,規范后,對這種酒,從分類的角度,有個科學的劃分。此外,消費者還要更新認識,不要談精色變,一說起酒精,就是不安全的。“在這里,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食用酒精調配的酒,它也是安全的。”從現在的技術來說,酒精也是糧食生產的,但是釀造工藝和中國傳統的釀酒工藝不一樣,是現代工業化的純種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