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落一線
我國葡萄酒行業在2012年進入調整期,受環境變化影響,高端葡萄酒產品消費下降,大眾消費逐漸成為主流趨勢。而走高端產品路線的王朝酒業也受到影響,轉而調整產品結構,將產品銷售組合轉向中低檔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
記者了解到,2012年~2015年,王朝酒業對產品結構進行了兩次調整。在披露的信息中,2012年,王朝酒業優化銷售組合至高檔次產品,高于上一年28港元/瓶(750毫升)的平均出廠售價;2015年進一步優化銷售組合至中低檔次產品,平均出廠售價也有所下降。
不過,產品結構的調整并沒有增加王朝酒業的收入,反而加劇了毛利的縮水。據其上述披露的信息,2015年收入為6.27億港元,較2012年11.53億港元的收入下滑近半;毛利由2012年的4.6億港元縮水至2015年的1.29億港元。
上海地區的一位葡萄酒經銷商告訴記者,在他銷售的葡萄酒品類中,王朝酒業的產品只作為搭售,因為“銷量并不好,也不如進口葡萄酒掙錢”。
張建生告訴記者,經銷商的選擇有很多,他們最關心的是產品好賣,可以掙到錢,既然產品不好賣,他們會選擇賣別的產品,而經銷商退出的背后是王朝酒業缺乏消費者這一市場基礎。
除了在產品結構方面的調整,王朝酒業也試圖在終端渠道上有所突破,著重發力專賣店銷售渠道,但效果似乎差強人意。據其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專賣店數目為117家,其中自營專賣店3家,特許經營零售店114家,而截至2015年年底,專賣店數量為134家,且全部為特許經營零售店。
就在王朝酒業努力實現扭虧的同時,其和曾經并駕齊驅的張裕、長城等國產葡萄酒的品牌的差距在逐漸擴大。張裕已經牢牢占據國內葡萄酒行業的龍頭地位,總市值超200億元;而長城葡萄酒在李士祎上任后,聚焦高端產品,積極重塑品牌力。與此同時,莫高股份(600543.SH)、威龍股份(603779.SH)等葡萄酒企業也在迅速崛起,在營收上已經和王朝酒業不相上下甚至超過了后者。
作為國內葡萄酒行業的龍頭企業,張裕早于2013年就在渠道方面進行變革,加強終端直控,周洪江履新之后又推動張裕渠道覆蓋到三四線市場,為業績增長提供了支撐。
而長城一方面推行營銷網絡扁平化,聚焦重點市場,進行渠道下沉,另一方面,新領導人李士祎上任后,對長城進行“瘦身”,大刀闊斧削減SKU,打造核心大單品。
據悉,張裕曾針對年輕消費群體推出新品“葡小萄”,而后有升級產品“醉詩仙”;長城重點打造高端品牌,推出“長城五星”等大單品。鄭州一位葡萄酒經銷商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地消費者的品牌認知中,基本上將張裕、長城同國產葡萄酒劃上了等號。
“王朝酒業重塑輝煌,回到葡萄酒一線品牌陣營面臨很大挑戰,”劉世松認為,在王朝酒業實現扭虧的過程中,同類企業也在加速發展,其當前已經跌出葡萄酒一線品牌陣營,淪為二線品牌,且其在二線品牌陣營里的位置也岌岌可危。不過,劉世松同時指出,王朝酒業作為曾經的知名葡萄酒企業,擁有其他酒企不可比擬的底蘊,如果能解決企業運營機制僵化、人事變動頻頻,以及市場推廣薄弱等方面的問題,仍可以站穩葡萄酒二線品牌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