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社交網絡上發帖投訴唯品會賣假酒的問題,稱其近期在唯品會的一次酒類促銷活動中購買的茅臺酒質量有問題。12月15日唯品會發表聲明,對此事件做出了官方回應。
唯品會在聲明中表示的確收到了26單投訴,都是出自12月8日“知名白酒特惠專場”活動。唯品會方面將主動聯系購買了該專場活動相關產品的903名消費者,并進行先行退貨退款,對退回商品封存調查,如若產品確有質量問題將依規定賠償。在調查完成前,暫停與相關供應商的一切合作。
而對于管理,唯品會在聲明中也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重視消費者反饋,也歡迎社會各界的監督。
健康的互聯網市場環境靠三方努力
公平、誠信、友好、競爭、健康的市場環境是歷來眾人所追求的的,但也總有為了一己私利者鉆法律空子。自有互聯網營銷開始,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對規范市場行為提出新的考驗。而健全的市場必然會有相應的法律制約。自2014年3月15日起,《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一直在規范網絡市場上的交易。
各行各業都對假貨敬而遠之,近些年我國打擊制假販假的力度也是有目共睹的。酒類電商平臺多次以質以量吸引客戶,而此次唯品會事件也引發了大批網民對電商平臺進貨渠道的質疑,懷疑是不是所有便宜的都不是正品。消費者小劉也是就此事件致電佳釀網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其實平臺對于入駐自己店內的產品都是有一套自己的標準與要求的,只有這些條件都達到才會順利上線自己的平臺。“看個電商平臺的官網酒可以看到,對入駐商戶的要求、條件都是有具體的審查限制的。再者,電商平臺多年集聚的人流量,自己的品牌也會好好經營,誰也不會愿意輕易砸自己的牌子。”一位不愿具名的酒業專家這樣對佳釀網佳釀網記者說到。
而且佳釀網記者查閱《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后發現,電商平臺與假貨供應商是會有連帶責任的。而是否承擔連帶責任要看電商平臺是否故意,是否知情,是否默許。按照規定,電商平臺是網絡交易的平臺提供者,若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當然,處罰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電商平臺在經歷此次事件后應更加強入駐自己平臺的供銷商的資質以及產品質量,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重視消費者反饋信息,及時解決問題。
作為工商管理局,平常的監管力度要加強,依法監管。遇到此類問題更是要快速反應,及時調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作為消費者,購買酒類產品時,可到正規的線下門店購買或者去正品官網、有信譽憑證的電商平臺購買。在確實遇到產品質量問題時,及時與廠商電商溝通,必要時付諸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