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辭舊迎新。
在即將走完的這一年,葡萄酒行業發生了諸多變化,年終盤點時,眾多有影響的企業的人事大調整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2014年,在中國生活工作了十幾年的沈品同,卸任了ASC董事會執行主席一職;ASC首席運營官(COO)張浩也離任:去年才上任的王朝酒業總經理兼執行董事郝非非,掛帥僅17個月便宣布離開,由尹吉泰接替其原職位;建發酒業總經理楊文華、上海吉馬國際酒業總經理吳偉、上海浩奈酒業董事總經理張浩、也買酒CEO劉君、上海卡斯特總經理潘汝顯等都在這一年相繼離職。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葡萄酒運營商和分銷商,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高管離職現象。
人才的高效流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每一家企業或公司都會有人離開,又有人會履新。有人走,就會有人來,來來往往,葡萄酒圈子還是這個圈子,人也都還是那些人。
但我們也要理性地看到,在行業增速放緩甚至某些企業陷入經營困局的時候,投資人都試圖以人事調整的方式來“扭轉乾坤”,他們往往把不好的經營結果歸咎于經理人,又把新的希望寄托在另一人身上。其實,中國當下的葡萄酒市場,暫時還成就不了英雄造時勢、英雄力挽狂瀾的傳奇故事,還是時勢才能造就英雄的行業生態。
眾家皆言葡萄酒行業人才短缺,一方面是老板高薪也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即便不惜重金挖過來的高管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另一方面一些職業經理人又抱怨缺乏授權,工作難以施展。投資人對葡萄酒行業高增長和高利潤的期望太高,對獵聘職業經理人施加了更多的壓力,當雙方蜜月期過去,業績不見增長,投資人就會著急參與干涉,對職業經理人的能力提出質疑。
頻繁的人事變動并不利于企業戰略的執行,葡萄酒行業本來就缺乏懂市場、懂葡萄酒、懂管理的人才。筆者認為,職業經理人模式不適合小、微葡萄酒企業,或許合伙人制度才是未來的主方向。不管怎樣,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期待業界精英們展開葡萄酒行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