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酒名天下,一飲醉群芳,
砥礪七十載,佳釀美名揚。
幽幽酒谷秀,浩浩赤水長,
而今從頭越,大美續華章。
——題記
時節如流。七十年,在悠悠歷史長河中不過一瞬,但足以見證社會深刻變遷、行業巨大發展與品牌穩健成長的清晰脈絡。
在貴州,有這樣一個白酒品牌,伴隨著共和國的誕生而破繭成蝶,與貴州茅臺同年實現國營化改制,1963年首屆貴州省名酒評比,與茅臺共同榮獲“貴州名酒”稱號,成為“貴州兩大歷史名酒”之一,它便是貴州安酒。此后,貴州安酒分別在1979年、1983年、1986年蟬聯“貴州名酒”稱號,成為“貴州八大名酒”之一;1989年,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貴州安酒被評為“國家優質酒”,位列“國家53優”之一。
走過風雨而日臻成熟,洗盡鉛華而歷久彌香。在迎來貴州安酒建廠七十周年紀念之際,回首安酒人篳路藍縷的創業歷史,感受安酒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體會安酒人牢牢把握時代脈搏的巨大勇氣,見證安酒品牌再次騰飛的行業奇跡,我們不難發現,老牌名酒煥發新生,背后其實存在一條清晰的底層邏輯,而這邏輯也為老牌名酒成長提供了一份行業樣本。
貴州安酒:歷史悠久、文化厚重
上世紀三十年代,出身中醫世家的遵義人周紹成,在祖傳中草藥制曲秘方基礎上,優選百余種中草藥,合成“百味散”,制成酒曲;又通過與華茅、王茅、賴茅等的反復比較、品鑒,歷經多年苦心鉆研,釀制出了“開甑半城香”的 “安茅”,這便是貴州安酒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后不久,貴州安酒完成了國有化改制,此后便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在中國白酒釀造工業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白酒這個極其講究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淀的行業,任何一個白酒品牌,不經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積淀,都不太可能產生品牌勢能,沒有品牌勢能的“網紅”產品,注定只能曇花一現。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是老牌名酒成長的底氣,也是如今貴州安酒飛速發展,成為行業現象的根基。
貴州安酒:核心技術、大師領銜
任何時候,核心技術都是品牌致勝的終極武器,而核心技術總是與大師相伴相隨。
57年前,無錫輕工業學院的兩個同班學生,從上海乘同一輛列車,歷時數日顛簸到了貴州,一個去了貴州茅臺,一個到了貴州安酒。從此二人扎根貴州,為貴州乃至中國酒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便是后來茅臺集團原總工程師季克良、安酒集團原總工程師金慧元。
貴州安酒的技術底蘊,至今已近百年。從1930年“安茅”酒誕生至今,世世代代的釀酒工人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積累,精益求精,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現代化、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釀酒流程和關鍵技術。1978年,貴州安酒成功研制出耗糧少、出酒率高的“六二曲”,并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獲得“重大科技成果獎”,這使得貴州安酒在釀酒科技上領先一步,也為國家發展建設貢獻了“安酒力量”。
核心技術的積累與創新,為貴州安酒的發展打造了不可復制的優勢,這是是貴州安酒實打實的核心資產,作為貴州安酒原總工程師,大師金慧元可謂功不可沒,這同時也證明了核心技術在老牌名酒成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貴州安酒:一流品質、專家贊譽
在前兩天剛剛結束的貴州安酒專家品鑒會上,包括季克良和金慧元在內的15位國內白酒專家、釀酒大師,對貴州安酒做出了“微黃透明、醬香突出,陳香舒適,酒體醇厚、圓潤協調、空杯留香持久,大曲醬香酒風格明顯”的一致評價,這既是專家組對貴州安酒的高度認可,也是對貴州安酒未來發展的殷切期待。
品質,是消費者感受品牌的第一印象,也是建立品牌認知的核心要素。事實上,貴州安酒憑借深厚的釀造技術底蘊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早已在市場上贏得了行業的認可和消費者的青睞。2020年,貴州安酒被評為“大國醬香·年度好醬酒”,2021年被評為“醬香新領袖企業”以及“醬香TOP20企業”,這些成績,都是來自消費市場最真實的反饋和佐證。
貴州安酒:高瞻遠矚、順勢而為
如果說歷史積淀、文化底蘊、核心技術、釀酒大師、一流品質,都是老牌名酒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高瞻遠矚、順勢而為則是市場經濟環境下老牌名酒成長更為重要的一環。
早在2010年,貴州安酒就已開始在赤水河流域的習水土城布局醬酒生產基地,開始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彼時醬香白酒行業尚處在市場培育階段。10年后,醬酒行業迎來飛速發展,深隱潛行的貴州安酒不再沉默,牢牢把握時代機遇,充分發揮自身老牌名酒的優勢,狠抓品質,精進工藝,擴大產能,做強品牌,深耕市場,扎扎實實,步步為營。
在每一個關鍵環節都能夠出手迅速、堅決果斷,在每一個風口都能夠審時度勢、順勢而為,這是貴州安酒能夠在十年潛行之后一路飛奔、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而這也是它留給老牌名酒、留給行業最深刻的啟示之一。
今天的貴州安酒建廠七十周年紀念,是一場回顧歷史、紀念傳承的盛事,更是一個展望未來、謀劃藍圖的起點。恰逢國家建設“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以此為起點,相信安酒將在夯實“中國醬香白酒核心頭部品牌”的進程中行穩致遠,也期待安酒帶給行業更多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