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購買便捷成為消費者的主要購買訴求,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成為了進口酒的主流銷售渠道之一,而電商平臺會給進口酒品牌帶來更多的非對稱競爭機會,也會促成進口酒品牌通過線上發力獲取高速增長。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進口關稅的調整對跨境電商平臺是一個直接利好,將減少海淘稅收監管的盲區,促進更多國外產品通過正規渠道進入國內市場,從而實現消費留在國內,稅收留在國內,也會讓商品的品質和供應鏈管控更有保證。
讓市場發揮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在7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強調,要研究降低有些消費品的關稅,鼓勵特色優勢產品進口,讓消費者自主選擇,讓市場發揮作用。
11月28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第比利斯“一帶一路”論壇上表示,中國與格魯吉亞均已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格魯吉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將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根據該自由貿易協定,自明年1月1日起,集裝箱數量少于21個的格魯吉亞起泡酒和靜止葡萄酒進口到中國的關稅將從當前的14%降到0,而集裝箱數量多于21個的靜止葡萄酒則從20%降到0。
無論是讓市場發揮作用的關稅調整還是自貿協定的推進,都是在踐行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對于此次關稅的調整,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秘書長楊征建則明確表示,對整體進口酒的市場影響不大,原因是威士忌和白蘭地目前都是由保樂力加、帝亞吉歐、人頭馬、百加得等大品牌主導的市場,降低5%的關稅在終端價上并不能反映出來,而配置酒關稅降低的幅度雖然比較大,但是配制酒如味美思酒、金酒、朗姆酒等在市場中的占比本來就很少,只是進口烈酒里的小眾品類,因此降低關稅影響不會太廣。
但是,不容忽視的現狀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進一步形成,進口酒將越來越多地涌入國內市場。毫無疑問,“這一舉措將加劇進口酒與國產酒的直面競爭,對國產酒生產企業形成更大的壓力,也對國產酒的轉型升級產生了倒逼作用,促使國產葡萄酒向中高端化邁進。”有業內人士指出。
中高端產品一直是國外葡萄酒在我國市場的主打產品,隨著我國消費升級的推進和中產消費階層的崛起,進口酒將繼續搶占中高端市場甚至是大眾酒市場。
隨著消費的多元化選擇加劇,受惠于“零關稅”等政策紅利的進口葡萄酒將更具價格優勢,而國產葡萄酒生產企業自身也要建立相關的機構,進行市場調研,密切關注自身產品以及進口葡萄酒的市場價格、市場占有率、生產數量和利潤等。
國產酒企要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口感需要的消費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個性化的產品,和契合年輕人需求的新零售方式,以應對來自全球化競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