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保質期時間較短,就會給銷售帶來壓力。由于生啤儲存時間較短,加之對溫度有限制,因此跨地區運輸儲藏消耗掉了很多時間,因此也成為制約生啤產品發展的關鍵因素。之所以青島當地生啤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和青島地理因素有關,靠近啤酒廠的居民自然可以嘗到比較新鮮的啤酒。
對于地域的限制,有業內人士建言,企業可以嘗試本土化生產的方式打破地域限制。一些進口啤酒在國內設立工廠進行生產,一方面保證了口感,另一方面降低了生產成本。
上海德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VolkerKrass曾坦言,一些德國啤酒就嘗試了以本地新鮮釀造方式,將除了水以外的原料進口到國內,再進行生產。
然而對于在華建廠,朱丹蓬亦指出,進口啤酒廠商在華生產雖然可以解決運輸時間長的問題,但如果銷量不夠,便難以維持在華設立工廠的夙愿。啤酒廠運營也需要大量的成本,廠家需要綜合考量。
實際上,嘉士伯從去年開始便在華不斷關閉工廠。截止目前,嘉士伯旗下重慶啤酒已經關閉或停產至少8家啤酒相關工廠。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喜力啤酒最關鍵的問題還是應該想辦法擴大銷量,然而在進口啤酒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想要逆勢突圍自然并非易事。
高端戰略受阻
喜力在全球的營銷策略一直主打高端,該企業贊助了橄欖球世界杯和橄欖球歐洲冠軍杯等賽事,但影響力最大的當屬贊助足球歐洲冠軍杯。由于足球歐洲冠軍杯在全球范圍有著的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足球歐洲冠軍杯的廣告能使得喜力獲得全球范圍的曝光。此外,喜力還在中國市場贊助了上海網球大師賽等高端賽事。
大量的贊助營銷活動也消耗了喜力啤酒巨額的營銷費用。據悉,喜力啤酒每年給歐冠聯賽的贊助費高達4000多萬英鎊。然而,大量的營銷費用并沒有給喜力在市場帶來明顯的增量。
近年來,喜力啤酒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并不太好。喜力啤酒2015年全球年報指出,中國的銷量微跌。特別是2015年下半年銷量不佳,因此中和了上半年銷量的增勢。
在銷量持續不佳的背景下,甚至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喜力啤酒在中國的銷售公司不排除瀕臨解散的可能。
與喜力啤酒的疲態相反,百威英博則在市場端表現良好。相關數據顯示,百威英博2015年中國市場銷量為745.62萬千升,同比增長0.4%;收入為42.08億美元,同比增長9.8%。
記者在通州一家BHG進口超市中看到,百威啤酒僅售賣5元左右,而喜力啤酒價格卻在8元左右。此外,北京市朝陽區一家華潤萬家超市(楊閘環島店)內,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銷量比較好的是雪花和百威,由于價格較高,喜力稍顯遜色。
朱丹蓬表示,與嘉士伯、百威相比,喜力并沒有價格上的優勢,一直以來并沒有將銷量做上去。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啤酒市場面臨消費升級,面對中國新生代人群對于高端啤酒的追捧,喜力啤酒以為自己的“春天”來了,力圖通過研發高端產品重新搶奪市場,高端啤酒競爭頗為激烈的背景下,喜力啤酒并無任何優勢。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表示,進口啤酒實際上只拿走了啤酒行業的塔尖部分,但從啤酒消費總量來說,占比非常有限。近幾年全國每年啤酒消費總量約5000萬千升,其中進口量50多萬千升,也就是說,進口啤酒的進口量只占全國啤酒消費量的1%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目前中國啤酒市場整體出現下滑,在中國屬于小眾產品的喜力啤酒,表現并不好。喜力啤酒新近推出的高端啤酒產品由于受到地域等因素等限制,很難大批量復制到中國市場。在當下百威、珠江、青島等啤酒企業都在發力高端啤酒產品時,喜力啤酒的高端市場份額會逐漸被進一步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