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被人所關注的洋酒市場卻在悄然發生變化。我們透過新聞、透過數字,或許能夠看到洋酒在中國市場的未來……
一組新聞
近日,有媒體報道,國際酒業巨頭之一的帝亞吉歐正在尋找新主席,并宣布葡萄酒不再是核心業務。據了解,在過去的一個季度里,帝亞吉歐幾乎已經拋售了旗下所有的葡萄酒資產。其CEO伊凡.梅尼斯表示,帝亞吉歐的戰略是聚焦推動更強、更持續的核心投資組合,關注重點主營業務。而帝亞吉歐的主營業務之一就是洋酒。
更早之前,10月16日,日本酒水業巨頭三得利也曝出一條新聞,擬退出與青島啤酒的合資經營業務,將雙方對半出資公司的股份出售給青島啤酒。其目的是計劃集中資源拓展目前在中國發展較快的洋酒領域。
幾乎是不約而同,兩大國際赫赫有名的巨頭,為何都將目光鎖定于洋酒市場呢?
一組數據
2012年下半年開始,和白酒一樣,洋酒在中國市場同樣遭遇了三公政策的影響,銷量呈現巨大的下跌之勢。不過,最新數據卻表明,今年以來,其銷售也顯現出回暖的跡象。
法國人頭馬君度集團,今年1至3月銷售額為2.242億歐元,同比增23.4%。在財年上半年受亞洲去庫存化沖擊后,人頭馬受益于下半年所有主要地區的銷售反彈,尤其是大中華地區。
保樂力加集團,最新發布2014~2015財年三季報顯示,財年前三季度(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后同)營收共65.42歐元,同比增長2%。其增長離不開中國市場的銷售回暖。前三季度在中國銷售下降3%,相對于去年下半年的下降16%,下降速度有明顯放緩,而第三季度(即2015年一季度)在華銷售同比增長38%。
帝亞吉歐方面,截止至2015年6月30日的2015財政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其全球有機凈銷售額與上年同期持平。在中國大陸市場,帝亞吉歐在中國白酒業務的助力下,凈銷售額實現了高達26%的兩位數增長。
廣州——洋酒在搶奪白酒市場中回暖
“今年洋酒市場明顯好于去年了。不過,和往年不同的是,300元左右的產品銷量最大。而往年,都是上千的產品最好賣。不過價格下來了,大眾買得更多了。整體氛圍不錯。”作為洋酒橋頭堡的廣州經銷商普遍告訴記者。“洋酒在廣州,基礎一直都很好,廣州酒類消費市場,占到三分之一強是沒有問題的。現在隨著價格的回歸,也可以上普通消費者的餐桌了。”
不過,調查中,記者發現,今年廣州洋酒市場的回暖更多的是基于與白酒搶市場。“目前廣州市場上最好賣的洋酒是700ml的軒尼詩VSOP,其價格都是300多元,直接搶的是劍南春市場。最近春節,給出的返利政策很大。另一款暢銷單品則是軒尼詩XO,1100多的價格,鎖定飛天茅臺為競爭對手。”酒商介紹道。
據酒商介紹,2014年,洋酒在廣州市場遭遇重創。一則由于三公受限,送禮被阻,一則由于夜場遭到嚴重打擊“直到現在,有些夜場還只能是男性服務員。”,一則由于2014年洋酒企業均采用了挺價策略。“這三方面因素,導致了2014年洋酒在廣州遭遇重創。” 而據了解,2015年,洋酒開始向全渠道挺進,加強對家庭自用和餐飲渠道的推廣。價格也更加親民了。因為改變,促使今年洋酒在廣州市場獲得了回暖。
洋酒會是中國酒業下一個機會點嗎?
21世紀初開始,洋酒在中國經歷了連續數年30%左右的增長。不過,在中國整體酒類市場中覆蓋率只有2%。洋酒會是中國酒商們的下一個機會點嗎?答案似乎應該是否定的。然而,調查中,記者卻聽到了不同的聲音。
北京、成都、上海、廣州等地酒商均認為:看好洋酒的全國化發展之路。究其原因主要有4點:
1、消費品類多元化是趨勢
酒商普遍認為,今年以來,品類多元化的趨勢勢不可擋。消費者已經不會只飲用一類酒了。這給在中國已經有不少基礎的洋酒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那么多年以來,洋酒一直致力于消費者的引導工作,其品牌文化工作做得深入人心。該工作的持續進行勢必會獲得好收獲。”
2、價格的親民是利器
“洋酒在老百姓的眼中,一向都高高在上,目前開始學習白酒,價格更加親民了,比之以前容易引起消費者的直接購買。”
3、對年輕消費者的引導
這一點是被酒商普遍提及的。他們共同認為,洋酒在中國年輕消費者的培育上一直都在進行,在廣州市場,年輕消費者所喜歡的夜場里,各種送旅游等活動不斷。而全國的年輕消費者對新鮮事物有嘗試和體驗的動力,所以洋酒有機會。
4、洋酒企業的高投入
三得利、帝亞吉歐均表示對洋酒市場進行聚焦。這意味著將對這個市場進行投入。有酒商告訴記者,最近馬爹利正在全國舉行300周年巡回答謝品鑒會。“他們的品鑒會和我們不同,不僅僅邀請經銷商,更以核心消費者為邀請對象。現場一邊給你喝路易十三,一邊給你講其故事,讓你不醉也得醉。”有酒商告訴記者。
不過,洋酒要想在中國酒類市場擴大其蛋糕份額,也并不容易。
假酒的沖擊:洋酒進入中國市場時間絕不算短,市場沒有做起來與假酒橫行不無關系。
模式的差異:洋酒的運營模式與白酒、葡萄酒都很大差異性。洋酒適合夜場,在夜場銷量占比目前依然最大。這個渠道是白酒和葡萄酒經銷商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