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近日英國《衛報》報道,習大大訪英時在鄉村酒吧飲用的啤酒在中國市場需求量迅速上升,猛增16倍。目前有5萬箱這款名為“格林王”的啤酒運往中國的途中。格林王總裁阿南德表示,中國市場啤酒訂單激增的時期正好與中國的春節撞在一起,希望中國民眾能夠像喜歡紅酒那樣,愛上英國啤酒IPA。中國洋啤酒的主要來源地是歐洲,雖然最近人民幣對美元有所貶值,但近年來總體上對歐元保持了較大幅度的升值,即來自歐洲的產品實際上更便宜了。再加上零關稅、自貿區效應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洋啤酒漸漸在中國市場流行開來。
大數據下進口啤酒氣勢如虹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進口啤酒出現在國內的市場,進入了消費者的生活。數據顯示,國內進口啤酒從2011年到2014年累計增長426%,2014年環比同期2013年增長高達86%。2015年1-10月,中國進口啤酒47.313萬千升,同比增加62.9%。
“我們經營的網店主要售賣酒類商品,國產啤酒和進口啤酒都有。近幾年來,許多消費者選擇口味純正的進口啤酒,現在進口啤酒的銷量要遠遠高于國產啤酒,尤其是每當節假日的時候特別明顯。我們打算進更多一些進口啤酒,未來將經營的重點向進口啤酒傾斜。”某網店主表示。
根據數據統計,目前進口啤酒的消費總量大概占到整個中國啤酒市場的10%左右,隨著出國游的普及以及比國產啤酒更高的利潤,進口啤酒在未來兩三年將繼續保持高增長的態勢。
進口啤酒低價格吸引消費者
進口啤酒已經從幾年前的零星點綴轉身為琳瑯滿目,隨著品類的不斷豐富,價格也更加多元化起來,既有高端的價位,也有相當平民化的價格。產地遍布德國、比利時、愛爾蘭、英國等眾多歐洲國家,其中德國與比利時啤酒較為多見,而德國啤酒則占據“半壁江山”。許多商超銷售人員甚至以“德國啤酒”統稱德國不同的品牌啤酒。現在進口啤酒不貴,部分和國產啤酒的價格不相上下。10元以內的進口啤酒很常見,有些進口啤酒甚至還有比國產啤酒便宜。
從事進出口貿易的葉振輝表示,進口啤酒價格低的原因是歐元對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下跌,國內從歐洲進口啤酒的價格就有了很大的下降。另一個原因是,過多的進口貿易商加入到進口啤酒的業務中,導致了進口啤酒行業激烈的價格競爭,而價格是許多進口貿易商的殺手锏。
年輕群體是進口啤酒的消費主力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選擇啤酒時越發注重品質。年輕的消費群體為了追求獨特的口感和品位,對進口啤酒情有獨鐘。
進口啤酒剛進入中國的時候說它是小眾消費還說得過去。但隨著進口啤酒從酒吧、KTV登娛樂場所走出,超市、煙酒店等各種零售市場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進口啤酒種類豐富,包括白啤、黑啤、黃啤、紅啤、棕啤等等。進口啤酒的包裝多樣化,既有玻璃瓶、易拉罐裝,也有有2升或5升的桶裝,這些進口啤酒包裝比較個性、精致。相比之下,當前國產啤酒同質化日益嚴重,口味較單一,風格、特征幾乎是一樣的,模仿性比較強,導致消費者選擇性也比較少,這就給進口啤酒提供了較大的生存空間。
有消費者表示,進口啤酒更加醇厚,麥香味濃厚。此外,他感覺如今和朋友同事相聚時,大家已經不再喜歡所謂的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在家中準備一些小瓶裝的進口啤酒,口味獨特、包裝精美,無論男女都能喝上幾小瓶,這是一種品味,也更加健康。
據商超售貨員說,日常銷售中,小瓶裝進口啤酒最熱銷,來購買的多為“80后”“90后”,相對于價格,這些年輕人更看重產品的口感和包裝。
青睞進口啤酒的同時消費者需要理性消費
有消費者表示,進口啤酒口感好,喝著舒服。我喜歡黑啤,像黑啤沒有比德國做的更好的了,黑啤在德國釀造多年,技術成熟質量有保障。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表示,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顧慮,讓進口啤酒更受青睞。現在一些國內廠家在國外定制啤酒,雖然質量沒有問題,但是屬于特有產品。國內的廠家委托德國的小工廠生產,甚至連品牌都沒有,專門為國內市場生產。
根據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啤酒監督抽查結果,從這幾年抽查的結果看,進口啤酒的合格率遠遠低于國產啤酒,這與進口代理商有密切關系。有些代理商不了解產品的特性和生產工藝,不按照國內對啤酒產品的要求制作中文標志,造成無生產日期,或酒精度、原麥汁濃度等標實不符。消費者在購買進口啤酒時還需要理性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