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推進“小散亂”企業“退鎮進園”;新增工業用地實施“出讓年限不超過20年+有條件續期”政策;促進白酒生產和交易核心職能、要素在仁懷集聚;打造以仁懷市為主,其他產區為輔,茅臺為首、梯度結合的生產和品牌格局。
11月30日,仁懷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發布《仁懷市“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規劃》多條政策計劃從工業用地供應、產業發展、園區規劃布局、產業鏈提升等維度為醬香酒產業提出全新的發展規劃。
01、新增工業用地,出讓年限不超過20年+有條件續期
土地資源緊缺,一直是仁懷白酒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酒業家梳理發展,探索全新的工業用地模式是此次《規劃》中關于白酒產業發展規劃的最大變化之一。
仁懷提出,將實施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制度,實行新增工業用地“出讓年限不超過20年+有條件續期”的土地供應政策。20年出讓期滿后,經評估符合續期條件的,可采用協議方式辦理續期手續。
此外,《規劃》表示仁懷還將在壇廠產業園區探索建立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和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制度。在供應工業用地時,設定投入產出等條件,先以租賃方式供地,待土地使用者達到合同約定的條件后,再辦理出讓用地手續。
同時,仁懷提出,在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前提下,鼓勵新型產業用地復合兼容推進低效工業用地更新改造,重點排查全市產業園區內的低效工業用地,建立工業用地評價指標體系和低效工業用地數據庫,對低效工業用地實施分類更新。
針對不同利用率的工業土地,仁懷提出不同的改造方式:對設施不完善、管理混亂、環保條件暫時不符合要求但生產狀況較好的低效工業用地,以綜合整治的方式推進更新改造;產業效益欠佳但建筑質量較好或工業遺存具有代表性和保護意義的低效工業用地,以功能改變的方式推進更新改造;確定搬遷改造或者停產的、土地利用粗放和“兩高一低”的、不符合仁懷未來發展產業方向的、與其他用地混雜布局的、建筑破敗無保留價值的低效工業用地,以拆除重建的方式推進更新改造利用。
同時,仁懷將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以“工業棚戶區”改造為抓手,推動白酒企業升級改造、提質增效,強化工業用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提高工業用地效率。
02、生產格局,白酒生產和交易等核心職能、要素在仁懷聚集
在優化白酒產業布局方面,仁懷提出,打造以仁懷市為主,其他產區為輔,茅臺為首、梯度結合的生產和品牌格局,建設“醬香酒”公共品牌,建立“主品牌+系列產品”合作模式,加強白酒行業管理,聯合建立市場監管協作機制,促進區域酒產業集群化發展。
同時,仁懷將強化產業互補互促,建設區域白酒產業中心。對茅臺酒釀造環境空間實施最嚴格的保護,大力疏解非生產性功能,把最優質的土地資源、最優質的環境空間用于最優質的醬香型白酒生產,打造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加快推動其他釀酒生產功能向名酒園區集中。
《規劃》提出,將強化仁懷市在區域的白酒生產及相關專業服務職能,促進白酒生產和交易等核心職能、要素在仁懷集聚,加快建設“世界醬香酒產業總部基地”和“醬香酒交易中心”,推動壇廠、茅臺、機場等白酒物流園,加快建設以白酒為主的區域性綜合物流樞紐。
在推動共同建立世界醬香白酒產業發展集群方面,仁懷將協調推動遵義市完善相關制造和配套產業,推動標準化高粱種植向周邊拓展規模,保障白酒釀造原料供應。
03、幾大園區功能定位出爐,推進“小散亂”企業“退鎮進園”
在推動白酒產業集群提升,優化白酒產業格局方面,仁懷將全力保障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功能布局,穩步推進“小散亂”企業“退鎮進園”工作,引導企業向核心區以外的產區、名酒工業園集中集聚?茖W規劃現有企業擴能空間,有效增加龍頭骨干企業優質釀酒空間保障,推動白酒釀造產能達到50萬千升。
在《規劃》中,仁懷市將幾大園區的功能定位進行更為清晰的定位表述:
經開區:圍繞“一區多園”總體布局,大力推動資源、企業、科技、數據等要素向經開區聚集,增強經開區企業吸附力、行業集聚力、產業承載力,把經開區打造成中國醬香酒類西部最大配套服務中心及世界醬香酒交易中心、研發中心、標準倉。
國酒工業園:加快完善國酒工業園非生產性功能轉移,重點發展白酒產業、白酒+旅游產業。
名酒工業園:加快名酒工業園建設成型,優先保障園區新入園企業用地,重點發展白酒生產及大旅游、大健康養生產業,圍繞酒類配套服務,大力發展糧食倉儲、白酒收儲、包裝印務、酒類銷售、康體養生、現代物流六大主導產業,延伸發展文化創意、金融等輔助產業。
壇廠園區:推動壇廠園區全面加快發展,壇廠園區要優化主導產業和配套產業布局。
茅臺園區:茅臺園區要側重醬酒生產之外,旅游觀光、酒文化體驗、古鎮文化旅游等功能建設,實現生產功能發揮復合作用。(原標題:“小散亂”酒企退鎮進園、生產交易在仁懷集中,仁懷產區迎來新變局?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