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中國食協葡萄酒果酒專家委員會主辦的“國產葡萄酒品鑒交流會”在北京大飯店舉行,來自新浪、搜狐、騰訊等綜合、財經、時尚、生活類主流媒體記者以及酒類專業媒體記者和高端葡萄酒愛好者、行業專家、葡萄酒企業技術高管,共計1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在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段長青教授的指導和帶領下,與會者集中品嘗了張裕、長城、王朝、威龍、豐收、中葡尼雅、通化、通天、金沙、貴族等國內葡萄酒領軍企業共22款不同風格不同價位的葡萄酒品。
此次活動旨在展現中國葡萄酒的產區特色、風格特點,以及各企業在典型性研究和提升產品品質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與會媒體和愛好者紛紛表示,國產葡萄酒足夠讓人驚喜,其獨特的風格特點和良好品質足以和市場上的進口酒比肩,中國葡萄酒行業前途光明。
據了解,此次品鑒會選取的酒品包括干紅、干白、桃紅、冰酒、起泡和利口酒等,基本涵蓋了主流的葡萄酒品類,大都是企業的暢銷和主打酒品,性價比高,上述企業產品占中國市場50%以上,能夠切實反映中國葡萄酒的發展現狀和特色。
在活動現場,段長青教授首先做了主題演講,從氣候、土壤等要素切入,以釀酒葡萄種植的面積、品種和產酒量等詳盡數據為基礎,深入分析了東北、昌黎、天津、膠東半島、懷涿盆地、黃土高原、新疆、河西走廊、賀蘭山東麓、西南等中國主要產區的特點和風格,葡萄酒產業生產技術發展現狀一目了然。與會者能夠全面了解和認知國產葡萄酒的版圖和發展歷程。
在段教授引領下,與會者結合各產區的特點,對每款酒的顏色、香氣、口感等諸多因素進行品鑒之后,生產企業的技術高管都會對這款酒的釀造過程和風格特點進行詳細的介紹,隨后與會者將品鑒感受與企業技術高管等專家進行交流,現場互動氣氛十分熱烈。通過集中的品鑒體驗,媒體記者和消費者代表充分了解到:中國葡萄酒在各產區、骨干企業和科技人員的共通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市場上已經有很多適合中國消費者的、性價比良好的中國葡萄酒。
“羅馬并非一日建成” 近年來,中國葡萄酒在國際舞臺上初露鋒芒,屢屢在布魯塞爾葡萄酒大賽等國際賽事中斬獲大獎。此外,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果酒專家委員會,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法國名莊葡萄酒協會和南非葡萄酒聯合會共同主辦的“國際領袖產區葡萄酒質量大賽”中,中國葡萄酒與來自世界各主要產區的知名葡萄酒甚至“酒王”同場競技,得到了一致好評并獲得最高級別的金質獎。
對于中國葡萄酒贏得榮譽,段教授分析道:“中國的優秀葡萄酒企業,根據各葡萄酒產區的特點,對于當地生態環境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究,科學種植和精心培育最適宜的品種,在各個環節都做到了嚴格控制和精細化管理,加之成熟適宜的工藝和技術,打造出了越來越多的優秀產品。能夠獲獎對于每款葡萄酒來說都不是偶然,倒推他們的源頭,都是從多年前就開始非常踏實的下功夫,如果不是具備典型的風格特點,是很難在這么多優秀的葡萄酒中脫穎而出的。”
縱觀世界主要的葡萄酒消費國,無不將發展本國的葡萄酒產業作為核心戰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強表示,隨著國外葡萄酒的進入,中國葡萄酒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國際化競爭態勢,中國葡萄酒在競爭中成長發展。目前中國葡萄酒產品在企業、行業科學家、產區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采取因地制宜科學有效的種植管理技術,比如在埋土防寒區域采取廠字型樹形,適當提高掛果高度、行間生草或覆蓋、肥水調控等種植技術保障優質釀酒葡萄的生長,在釀造過程中選用優質的適宜酵母菌、合理的發酵工藝技術和依據酒體強度等因素采用高匹配度的適宜橡木桶材質及類型,是目前國產優質的單品種葡萄酒產品已可以和國際主要產區的優秀產品相媲美的關鍵所在。
本次中國葡萄酒品鑒交流會,通過媒體的傳播和消費者代表的口碑傳播,消費者能夠真正了解中國葡萄酒的發展狀況,從而在今后市場中選擇更加適合自己、性價比更高的葡萄酒產品。而從世界葡萄酒產業來看,中國葡萄酒正逐步成熟,并成為世界葡萄酒版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楊強說,我們堅信,在全行業的不懈努力下,中國葡萄酒市場會更加趨于理智,國內葡萄酒產品經過調整必將滿足消費的個性化和大眾化等不同需求,中國葡萄酒必將在前行中會迎來一個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