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青島啤酒與煙臺啤酒“聯姻”成立煙臺啤酒青島朝日有限公司后,煙臺啤酒公司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不僅產能成功突破50萬噸,其生產的各類啤酒在煙臺市區的市場份額也已經占到75%以上,全煙臺市也達70%左右,成功變身“穩固的基地市場”。
“啤酒帶有濃重的區域經濟特色,存放超過一星期新鮮感就會下降,因此其運輸距離一旦超過300公里,就會失去經營價值,競爭力也隨之降低。”煙臺啤酒青島朝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新章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這個特性要求啤酒廠企業不得不進行‘圈地’,以實現產地銷、銷地產,或者是我們稱之為的建設基地市場。”據介紹,2014年,煙臺啤酒公司凈利潤達6000多萬元,利稅達2個億。與此同時,隨著煙臺基地市場的不斷穩固,煙臺啤酒公司也開始向威海輻射。
“在不斷發展中,我們發現,即使成為穩固的基地市場也并不能自我滿足,市場仍在不斷變化中,F在光‘圈地’已經不行了,還得‘圈心’,根據消費者的感受去生產產品、建設市場。”郭新章認為,啤酒正在從“圈地”轉為“圈心”,連續舉辦煙臺啤酒節就是“圈心”的代表作。
讓郭新章有此感慨是源于其對預調酒市場的觀察。“當前小型的小品類酒中正進入市場擴容器,特別是預調酒,作為定位在一個介于啤酒消費和軟飲料之間細分市場的產品,預調酒的消費品行業屬性和渠道競爭模式跟啤酒基本一致。”郭新章表示,“反觀這幾年,啤酒并沒有在產品上有所創新,長期聚焦中青年消費群體,忽視了對老年群體和更年輕群體的消費關注,我們要進行改變。”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啤酒行業進入新常態后,意味著行業結構不得不進行調整,未來啤酒行業的產品結構上中高端的比例會上升、瓶裝啤酒下降,聽裝會上升。最后,啤酒在大排檔上的消費量會減少,餐飲終端在失去它的傳統統治地位,流通渠道會上升。
“現在我們就正加大在即飲市場的推廣,逐漸從瓶裝酒往聽裝酒轉變。”郭新章說,“現在我們生產的易拉罐不足總量的10%,這個數字在日本是90%,可見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
相比于瓶裝酒,聽裝酒的好處很多,不僅物流成本低,還更安全、衛生、環保。“現在青島啤酒易拉罐的年增長率為40%,同時我們經過大量的市場調研,把易拉罐也不斷細分,大罐的500毫升,小罐的250毫升,一箱12罐,很受消費者歡迎。”郭新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