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資本市場高度關注和看好白酒板塊,以茅臺、五糧液、汾酒等為代表的白酒股更是屢創新高。而在白酒板塊持續升溫的背景下,紅星二鍋頭傳來了“借殼”上市的消息。
11月24日晚間,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以下簡稱“大豪科技”)《關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稱,大豪科技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北京一輕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100% 股權,并向北京京泰投資管理中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星股份”)45%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大豪科技將直接和間接持有紅星股份100%的股份。
也就是說,待此次交易完成,紅星股份將實現曲線上市,與同屬京派白酒代表的牛欄山在資本市場正面“碰杯”。
不過,大豪科技在公告中指出,目前本次交易正處于籌劃階段,交易各方尚未簽署正式的交易協議,具體交易方案仍在商討論證中,尚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事實上,紅星股份一直在謀劃上市。早在2011年2月,以紅星股份和龍徽釀酒有限公司為主體的北京首都酒業有限公司在成立伊始,便提出“力爭十二五中期實現上市目標:如果能盡快找到合適的殼資源,首都酒業集團將于2012年借殼上市;如果不能借殼上市,則將在3年內登陸A股市場。”
不過,三年期的承諾并未如期兌現,加之2013年白酒板塊遭受巨大沖擊而進入深度調整期,北京首都酒業有限公司的上市目標就此擱淺。
相比之下,牛欄山借助母公司順鑫農業早在1998年便登陸了資本市場,借助資本的力量,牛欄山實現了迅速崛起。
資料顯示,紅星二鍋頭誕生于1949年,而牛欄山酒廠建于1952年10月。1965年,紅星的“老東家”北京釀酒總廠向牛欄山等郊縣酒廠傳授二鍋頭釀制技術,以致不同品牌的二鍋頭酒先后涌現,不斷擠壓著紅星二鍋頭的市場,紅星二鍋頭在競爭中的絕對優勢快速削弱。
此后的1981年,紅星直接選擇放棄“二鍋頭”的全名稱商標注冊,只用“紅星”的注冊商標,與其它所有的二鍋頭酒類生產企業共享“二鍋頭”商標。“二鍋頭”商標的共享,助長了牛欄山和其他二鍋頭的市場增長,而紅星二鍋頭開始黯淡失色。
數據顯示,2010年,紅星股份營收為18億,同期順鑫農業以牛欄山為主體的白酒業務營收為16.99億元,兩者不相上下。此后,差距逐漸拉大,牛欄山在2019年銷售已經突破百億關口,其中外埠市場占比達到76.37%,而紅星股份的年銷售額業內預計在20億以上。
目前來看,與牛欄山相比,紅星股份存在一定差距。不過,近年來,紅星股份在經過此前較長時間的低調沉淀,現在已經完成了核心架構建設,具備了市場蛻變的內在基礎。
據了解,在品牌上,紅星打出品類卡位戰略,以“北京二鍋頭始創者”突出唯一性,這個強力定位也被市場廣泛看好,認為其契合當下白酒消費品質升級和文化升級的趨勢,將對市場長期增長起到強有力支撐。
在生產方面,紅星股份啟動了懷柔廠區全自動生產線,位于山西祁縣的紅星六曲香分公司新廠區也已建成投產。依托改造后的懷柔廠區、紅星天津第一分公司和山西祁縣六曲香分公司,形成了輻射華北的高水平釀酒布局。
此外,在產品層面,紅星推出“紅星高照”高端品牌,并發布代表性產品——由釀酒大師高景炎牽頭釀造的“紅星高照·宗師1949”,由此對產品結構進行了有力拉升,進一步打開了市場空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紅星股份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落地,已經為未來的發展構建了堅實基礎。所以,紅星股份如何抓住此次上市的契機,利用好登陸資本市場后融資的便利條件,是其進一步發展的命題所在。期待紅星股份和牛欄山齊聚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