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酒熱降溫的連鎖反應已然擴散,包材環節成“重災區”。
“租廠房、買設備一共投了近5000萬,本以為能搭上醬酒熱的車,誰想到市場風向大變,還沒開工就要干不下去了。”談及近況,遵義某頭部醬酒經銷商楊鵬滿臉苦澀。
楊鵬所說的“市場風向大變”,就是醬酒熱降溫引發的包材需求遇冷。今年5月份,本來從事醬酒代理的楊鵬瞄準了醬酒包材供不應求的機遇,舉上千萬資金投資新建包材廠,待到一切準備妥當時,并未迎來想象中的訂單爆棚,相反,由于缺乏業務,他已在考慮變賣資產減損。
楊鵬的的境遇并非個案。在資本退潮茅臺鎮、醬酒渠道熱降溫,貼牌商退出的背景下,一場訂單銳減、降價拼殺、大幅裁員的醬酒包材產業鏈大洗牌已然上演。
01、包材需求斷崖式下滑,有包材企業的訂單銳減60%
“中秋國慶后就有明顯感受,尤其到11月份以后,醬酒腰部以上企業的訂單下降了30%左右,腰部以下的企業訂單至少下降了60%。”位于遵義市播州區的貴州藝森源包裝有限公司主要為腰部以及以上醬酒企業提供服務,該公司董事長張勇告訴酒業家,近兩年伴隨著醬酒熱,各路資本跨界進入包材企業相繼涌入遵義,而隨著醬酒熱逐漸“退燒”,根基淺、實力弱的新進者,成為第一批出局者。
“去年國慶前后接了800萬左右的單,今年只有300萬左右。近期下單的貼牌商明顯沒那么多,目前主要在消化上半年的訂單。”貴州華富天玻璃包裝有限公司是仁懷最大的本土酒瓶供應商,來自貼牌、定制酒的訂單占該公司業務量的40%左右,對于這波包材遇冷行情,該公司總經理王躍進分析說,隨著當地政府規范貼牌酒、定制酒,短期來看必然會造成相關產業鏈的訂單減少,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是醬酒行業的健康、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一步。
在調研中,酒業家發現,在遵義以及周邊的工業園區,不少新進包材企業已陷入訂單不足,開工乏力,甚至停工的困境。而在另一個酒類包材重要供應地山東,也同樣出現了冷清的情況。酒業家調研發現,山東包材企業的訂單數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下滑幅度從20%到40%不等,主要集中在醬酒貼牌開發商的訂單。
“貼牌產品沒有品牌溢價,產品賣不動,貼牌商大量撤離,是訂單量縮減的最大主因。”山東永信包裝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酒業家通過梳理發現,在這一波醬酒包材降溫潮中,行業“馬太效應”凸顯,對入行時間長、有大量重量級客戶積累的頭部包材企業而言,業務影響較小,而以貼牌商、腰部以下品牌為主要客戶的中小型包材企業則面臨著“斷崖式”的業務下滑。
02、降價拼殺、大幅裁員,醬酒上游或將洗牌
“目前醬酒包材市場的需求在180億元左右,而醬酒包材的供應量已遠遠大于這個需求量,供需失衡、訂單下滑,不少小規模包材企業已經掀起了價格戰。”張勇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包材產業鏈人士向酒業家表示,按照往年慣例,下半年漲價是包材企業的常規動作,而在今年6-9月,山東鄆城瑞升玻璃、興達玻璃、金鵬玻璃、永信包裝以及菏澤祥盛玻璃、晶玻集團等數十個玻璃企業均下發了上調價格的通知,對產品(包括庫存)進行提價,但隨著醬酒熱的降溫,不少包材商并未能像往年一樣跟進提價,反而掀起了價格廝殺戰,甚至賠本賺吆喝。
例如報價為6元的酒盒,價格壓低到了5元,報價13-14元的書本盒,降價到11元左右……降價跑量,成為不少包材企業在訂單銳減下的應對之策。
另據酒業家了解,裁員40%-60%也成為不少包材企業應對市場疲軟的“非常之舉”。
酒業家綜合各受訪對象的分析,得出醬酒包材產業鏈洗牌的4個原因:
1、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8月份召開的白酒市場秩序監管座談會對醬酒資本熱產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應,一些準備上馬的新品叫停,減少了包材的訂單量;
2、今年中秋旺季超40%的醬酒酒商出現了銷量下滑的情況,醬酒的終端開瓶率不高,渠道庫存增大,醬酒企業(特別是貼牌產品)的新增生產需求有限;
4、從今年8月起,仁懷整治規范貼牌酒、定制酒,采取備案、各酒企銷售公司掛牌不得超過3個等措施,大大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不少貼牌商退出;
5、仁懷大多數中小醬酒企業因環保等問題停產,對包材的需求量銳減。
“醬酒未來將從品類紅利邁向品牌紅利競爭階段,包材企業經歷這一波大浪淘沙的洗牌,將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產業從粗放式發展向良性發展階段邁進。”張勇對酒業家表示,在此背景下,加大研發能力、優化產能機構、提供更高端、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方是長遠之計。(原標題:部分包材企業訂單銳減60%,醬酒上游或將迎來大洗牌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