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中國果露酒發展論壇在上海國際酒業博覽會(秋季)期間召開,眾嘉賓一致呼吁,25歲-35歲的年輕人更需要養生酒。因為他們在單位是骨干,在家庭是支柱,又正值人生爬溝過坎的關鍵期,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以及日常社交應酬等需要,行業應當做好消費培育工作,讓這些社會精英,以及更廣泛的消費群體對養生酒有進一步深入的了解,讓科學、理性的養生飲酒成為美好生活需要的標配。與會嘉賓同時也一致認為,本輪消費升級是由萬物互聯的互聯網3.0時代的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消費市場培育或將成為果露酒行業快速規模擴張和消費普及的重要突破口。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宋全厚,中國保健酒聯盟秘書長吳剛,中醫泰斗級專家,著名中醫內科專家級教授王鳳岐,瀘州老窖養生酒業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付全貴、副總經理徐曉東,西班牙雪莉產區管理委員會市場總監Carmen,南通頤生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利生,深圳市銀寬酒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陶端永,小米營銷酒業顧問程萬松等嘉賓出席。
中國酒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中國果露酒產業年銷售收入僅為400.34億元,增長同比僅為15.31%,利潤總額僅為44.46億元,同比增長15.20%,是中國釀酒產業中品種最豐富、卻規模較小的分支,且近兩年來增速明顯放緩。這一態勢明顯不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健康生活需要的規模和增速。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認為,果露酒發展不均衡,不同酒種、不同企業之間存在體量和技術的差異很大;品牌建設市場推廣滯后、模式相對陳舊,大部分企業沒有與消費者進行深度、廣泛的交互,品牌宣傳偏重產品的物質屬性,缺乏時尚感;生產的工藝和理念參差不齊,產品與品牌的個性化優勢呈現明顯不足;高科技人才相對不足,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他指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的規?偭繉⒊^20萬億元,而目前作為果露酒的核心產業養生酒的規模,與需求的增長差異明顯。因此他提出,中國果露酒未來的發展,應當以健康、時尚、傳承、創新為主題,多層面直面限制產業發展的深層問題,以消費者為核心開展科研和推廣,以天下為師兼容并蓄,用實際行動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
中醫泰斗級專家王鳳岐則認為,中國養生酒的產業,本質上是中國養生文化的重要載體,振興養生酒產業,就必須要先復興中國式養生文化。王鳳岐用中醫養生中的大量臨床經驗作為案例證明,詳細論述了中國式養生文化的科學內涵,對應的養生酒的科學發展趨勢,以及未開發的產業空間。他提出,養生酒的產業發展,應以中國式養生文化的科學內涵,指導養生酒的科學研究、產品研發和消費市場培育,讓中國廣大消費者在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中,享受養生酒帶來的健康、快樂、和諧、有趣的美好生活。
論壇對話環節,嘉賓分別針對市場反饋、技術創新、消費痛點、營銷創新等方面,展開深入而激烈的討論。
中國保健酒聯盟秘書長吳剛指出,消費者對保健養生酒仍然存在很大的誤區,因此出現需求側與供給側的嚴重失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年輕人對保健養生酒的誤解,認為只有到了中老年才適合飲用保健養生酒。而實際上,年輕人尤其是社會精英,普遍存在亞健康等問題,以及防止中老年出現重大疾病的可能性,更需要養成日常飲用保健養生酒的習慣。但保健養生酒在品牌建設上存在時尚感不足、較難滿足商務消費需求等問題。他建議,養生酒行業必須要向白酒行業學習,抱團取暖、競合發展,在共同擴大行業最大公約數的基礎上,加強營銷創新,強化體驗式營銷。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宋全厚提出,養生酒的前景可觀,但要加強食品安全、需求定位清晰、完善和豐富標準化體系等方面,讓產品品質看得見,用實際效果推動產業發展。
深圳銀寬酒業副總經理陶端永從市場渠道的反饋與反思,瀘州老窖養生酒公司副總經理徐曉東從產業的變革與創新,談產業發展的難題、痛點,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論壇同時舉行了特色果酒授牌儀式,特色果酒是經過中國酒業協會初審以及專家組現場審核后認可的中國果酒優秀企業的優秀產品,以促進果酒行業的健康發展和產業升級。獲得中國特色果酒榮譽稱號的企業分別是:遼寧華原葡萄酒莊有限公司、通化萬通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島紫斐藍莓研究有限公司、山東皇尊莊園山楂酒有限公司、安徽省成果石榴酒釀造有限公司、廣東桑醇酒業有限公司、山西彤康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仙林果酒有限責任公司、瀘州納貢莊園酒業有限公司、四川梅鶴酒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