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貴州·四川深化交流合作座談會在貴陽舉行。川黔緊緊攜手,一口氣簽署“1+8”個合作協議。其中白酒產業合作方面,兩省將共同打造以赤水河流域為核心的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提升“中國白酒金三角”區域品牌影響力,推動全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和中國白酒與世界酒業發展接軌。
產業集群與基地核心區
據了解,川黔接壤處,宜賓、瀘州、仁懷三地遙遙相望,成鼎立之勢,是為媲美法國波爾多的中國白酒金三角,是中國最具潛力、最有發展前途的一個白酒產區,名酒聚集、潛力巨大,扛起了中國白酒的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到一個月前,2019“全國百家媒體走進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宣傳活動”在茅臺集團啟動,貴州首次提出“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的概念。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的打造離不開基地核心區,兩者可謂息息相關。
“既然醬香酒產業經過長時間發展,在一個區域內形成了聚集效應、成為支柱,并在中國白酒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這個產區的帶動性,以及區域內健康、持續、有序的發展問題就應該很好地去做研究。”從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保芳對“核心區”的理解與看法,可以一窺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這一概念的緣起。
此外,他還建議,對于產區概念,不應該帶有行政區劃的色彩——應該超越行政區劃的限制,同樣可作為打造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的建議。
以赤水河流域為核心
川黔合作協議里提到,打造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要“以赤水河流域為核心”,這與茅臺主張的“核心區”觀點不謀而合。
“凸顯產區概念,既需要推廣龍頭企業,更要突出產業化發展。應該看到,赤水河流域的醬香白酒,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并且還在繼續擴大。”
據茅臺高層介紹,2020年底茅臺將初步達到茅臺酒與系列酒各自56000噸的年產量,加上核心醬香酒區其他企業,已經具備超過20萬噸的醬香酒的生產能力,兩年之后還會形成一個超過30萬噸的生產能力。貴州醬香酒產區重點企業的位置,均未超出茅臺上下50——100公里的范圍。
有評論稱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的打造,更加凸顯競合理念,共同將川黔兩地醬酒產業做強做大,集群內單個企業的競爭實力也將提升并受益,不過要進一步做好總體規劃銜接,協調兩地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發展政策的融合。
產業集群離不開茅臺
2019年貴州酒博會上,省政府領導曾指出,貴州將著力提升酒品質、呵護酒環境、做強酒產業,全面加強白酒生產區域及周邊的環境治理,嚴格環保準入,以最嚴格措施保護釀酒生態,保護獨特的微生物環境,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和發展格局,推動形成以茅臺為龍頭的企業梯隊和產業集群,持續延伸產業鏈,并向原料種植、包裝印刷、物流運輸、電子商務等領域深化拓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動與世界接軌,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服務。
雖然川黔合作協議具體內容暫時沒有對媒體發布,不過從貴州省政府對于酒產業的規劃來看,產業集群離不開坐擁“核心區”龍頭位置的茅臺,因此可以從茅臺高管與媒體交流“核心區如何打造”中,看到一些業內共識。
茅臺高管表示,要打造好“核心區”,不能偷工減料,必須堅守傳統工藝、堅持規范操作,還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更重要的地方在于打好生態牌,核心區一定要注意區內規模限制,因為環境承載能力不是一個可以無限擴容的空間,需要理性思考與判斷。
此外,茅臺還提出核心區建設需要政府加強指導。例如生態立法對赤水河流域實施最嚴格保護措施,規劃區域糧食、用水承載能力、提倡新能源交通等等,已經超出企業職責,屬于政府才能管轄的事務。
隨著世界醬香型白酒產業集群打造這一重磅決策的推進,將加速產區概念在消費者中形成,就意味著形成了先入為主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認同,“醬酒熱”必然又將迎來巨大的商機和龐大的消費市場,無疑也將加快中國白酒國際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