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又上頭條!11月19日據多家自媒體報道,茅臺當日召開經銷商會議商討市場對策,其中對2015年供應量等控量保價等市場治理措施進行了研討,而剛剛閉門不久,這些政策又被披露出來。
由于涉及控量保價等類價格壟斷措施和國宴專用酒這一是否合規的名稱等敏感信息,在沒有企業干預的情況下,在業內人士的求證真實性或者轉發下,很快在網上大量傳播。
市場策略被泄露:酒企商業機密總被泄露
作為一個公眾企業,有責任和義務向公眾披露消息,但涉及到商業機密,一旦泄露對企業和行業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尤其是涉及到敏感問題,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戰略的有效性。這次經銷商會議,剛開完會,會議記錄就被泄露出來,這對于茅臺只能是一種巨大的諷刺。
實際上,這已經不知道是第N次商業機密泄露了,一邊內部開會一邊信息被快速泄露出來。從糖酒會經銷商大會,到各類內部會議,市場戰略一次又一次的被提前披露。不僅僅茅臺,五糧液等企業也都出現過這種境況。
而面對這樣的泄密事件,企業往往不是檢討自身不足,而是或者第一時間溝通媒體協調相關新聞,或者是置之不理,而往往是事與愿違,市場策略已經被披露了,已經亡羊補牢。
守住商業機密:積極處理泄密很重要
作為行業一線企業,酒企反復的泄密事件的確讓企業領導人很惱火,但事情再三的發生,誠然背后是媒體為了第一時間披露信息的社會責任,但背后也隱藏著一個窘境:相關人士泄密。
泄密人士一:企業內部人士。當前,信息手段的高度發達,讓媒體采訪更加容易,只要企業內部人士在諸多的微信、QQ群等圈子里,隨便泄露一點信息,媒體就會很快關注到。同時不少企業內部人士不按照企業公共關系規定,私下隨意接受采訪也是泄密的路徑。
泄密人士二:參會經銷商。相對于企業內部人士,經銷商往往是最容易泄密的環節,這點從酒企的經銷商大會能看的出來,經銷商隨意帶媒體進入會場、經銷商隨意披露會議信息等事情頻發。央視每年的廣告招標也是如此,曾經嚴格要求,但是企業仍然架不住媒體要求會偷偷帶媒體進場,后來央視嚴格把關,通過蓋戳等方式阻礙了這一方式,最終起到了成效,值得企業思考。
面對相關人士的泄密,企業應該重視。一方面要內部制度要嚴格規定接受媒體采訪的管理和上報制度,嚴謹員工向媒體泄密。另一方面,要嚴格經銷商管理,在尊重經銷商本人意愿的情況下,溝通好信息保密制度,防止制度為施行已曝光,最終影響效果。
當然,最后泄密事件發生后,除了追究內部管理不當,還可以考慮適時追究法律責任,維護企業自身的權益。
最后再次提醒相關企業,作為公眾企業,披露企業信息是社會責任的體現,企業不應該假借商業機密來向公眾隱瞞信息,再次也提醒企業更不應該搞違背法律法規的價格壟斷以及違法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