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等5部門印發了《關于公布中華老字號復核結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55個品牌因長期經營不善或破產、倒閉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73個品牌因經營不佳、業績下滑等要求6個月內予以整改。
同時,繼續保留1000個經營規范、發展良好的品牌。《通知》稱,這些品牌在長期經營中保持著良好的業績和聲譽,為消費者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些品牌的保留,將進一步推動中華老字號的發展和傳承。”
作為北京二鍋頭始創者,紅星又一次毫無懸念的通過復核,入選中華老字號名錄。其實,早在2006年,紅星就已入選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名錄,并將這一崇高榮譽延續至今,從這個角度來看,紅星是名副其實的中華老字號“常青樹”。
數據顯示,在過去3年疫情等外部不利環境影響下,紅星一直保持著穩健發展節奏,銷售收入、利潤均達到兩位數增長,今年1-4月銷售收入也實現了22%的同比增幅,展現出卓越的品牌張力和發展韌性,自然也順理成章的再次入選中華老字號名錄。
眾所周知,品質是一個企業保持長期向上的發展根基和第一驅動力。而縱觀紅星70多年的發展歷程,對高品質產品的持續輸出早已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紅星一直秉持“釀造出老百姓喜歡喝又買得起的好酒”的品質初心,堅持純糧固態釀造,并早已獲得了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的認證。
當前,“少喝酒、喝好酒”正在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同時白酒“新國標”中也明確規定白酒必須是純糧固態釀造,這意味“純糧好酒”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被放大。無疑,在這一方面,紅星早已積聚了先發優勢,近年來呈現出的逆勢增長態勢,也充分說明紅星已將市場競爭的主動權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中,這也是其再次通過復核入選新一輪“中華老字號”榜單的關鍵原因。
如果說品質筑牢了紅星的發展根基,那么優勢產能則護航了紅星行穩致遠。在產能建設方面,紅星更具戰略魄力。在保持北京懷柔釀造產能基礎上,紅星規劃使用自有資金55億正在山西汾河流域分期建設智能化、生態化的“紅星二鍋頭釀造基地”,2022年11月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該基地全部建成后,將實現年產原酒11.5萬余噸、儲存能力13.5萬噸,屆時紅星將成為產能最大的二鍋頭酒企。
可以說,優質產能的擴充不僅將為紅星未來發展提供充足的優質基酒保障,同時也將進一步鞏固紅星在二鍋頭酒領域的優勢地位。尤其當前民酒市場,二鍋頭品類擁有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的產品并不多見,而紅星憑借強大的釀造實力勢必可以突破成本限制,強化性價比優勢。據悉,目前紅星已有26款主銷產品獲準使用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幾乎涵蓋白酒全價格帶,這也讓紅星成為北京白酒行業中主銷產品廣泛獲得該項認證的龍頭企業。
此外,在夯實品質、產能優勢基礎上,紅星也始終重視科研和創新能力。目前,紅星已建設完成北京二鍋頭酒研究院、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北京市首席技師工作室與高景炎大師傳習所等在內的多個產學研平臺,這讓紅星在重要成果轉化、產品品質升級及智能釀造、檢測分析等研究領域都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梢哉f,通過產學研平臺的搭建,紅星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科研發展與人才培養戰略的高效互通,同時也為紅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堅定品質初心、恪守純糧固態釀造、持續提升產能優勢、強化科研實力,從紅星的發展脈絡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通過復核入選的“中華老字號”品牌,除了鞏固自身傳統優勢外,面對市場的新挑戰、新機遇,更要與時俱進、順應市場變革,為消費者提供更富時代需求的優質產品和服務,從而形成新的市場競爭力,如此中華老字號才能長期保持旺盛的發展生機和活力。
在近期舉行的第六屆進博會配套活動“第三屆中華老字號創新發展大會”上,商務部方面表示,中華老字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承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未來,將進一步建立健全中華老字號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的長效機制,推動中華老字號深挖文化底蘊,守正創新發展,更好發揮示范作用。
期待紅星在中華老字號品牌賦能下將“北京二鍋頭始創者”的金字招牌擦得越來越亮,也期待更多中華老字號品牌對標先進發展理念展翅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