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雙11”已經不僅僅令互聯網上的宅男、腐女們激動不已了,走在街上,你會發現無論是路旁的商鋪,還是公交站臺上的廣告,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各種“雙11,打折,促銷”充斥著視野,“雙11”已經從虛擬空間的線上蔓延到真實的生活場景。
又到一年“雙11”,酒類電商成為繞不過去的話題。曾經長時間的糾結要不要再去關注這個一年一度的“老話題”,卻不得不承認,它的生命力常有新意爆發。從最早毫無商業色彩青澀的“光棍節”到2009年馬云把這一名詞賦予商業價值,首次在淘寶上運用,再到2012年涉及互聯網全行業的電商狂歡,直至今日的全民線上線下之約,品牌概念與互聯網牽引下的互聯網經濟真實的呈現在國人面前。而據說,今年,天貓還將把消費者擴展到港澳臺甚至整個東南亞,在未來的幾年中,這一中國特有的互聯網商業節日也可能會在全球的商業文化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給互聯網與商業史教科書增加經典的一頁。
記得在十多年前,現代商業剛剛在北京形成規模,一些外資商場的節日促銷令不少國人眼前一亮。某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主辦方專門安排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參觀位于北京東三環的燕莎友誼商城,琳瑯滿目的全球商品令代表們大開眼界,先進的商業文化讓不少地方的主政者爭相效仿,一時間,省會城市“商城”林立,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與商業環境。幾乎與此同時,商場內引入的各種促銷、打折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態。當然,在最初的幾年,商城的打折促銷幾乎成為消費者的“節日”每到打折日,周邊的交通癱瘓,人流攢動,一些商家甚至徹夜不休,數錢到手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僅有的一兩家擁有“死忠”的粉絲的老商場,如今在一線城市再難見到那種車水馬龍、通宵達旦的搶購盛況,而那些交易的雙手也都放在了手機與電腦的按鍵旁。
早在2013年,中國就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2015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達3.88萬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去年“雙11”天貓全天交易額達到了驚人的912億元,累計物流訂單數量超過4.67億單,成交的國家和地區總數達到232個。在用戶數和銷售額持續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希望“雙11”不再只是喧囂熱鬧的狂歡,而是一種理性回歸,讓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在這一天獲得更好、更全面的消費體驗。
從“雙11”前的媒體風向看,低價不再是今年“雙11”的關鍵詞。天貓直言,今年“雙11”在技術上是大踏步走向以大數據驅動個性化的一年。所有消費者根據自身的偏好、行為、人群屬性等,都會看到自己感興趣的特色商品、特色會場、特色推薦。在天貓看來,隨著銷售渠道的變革,一定會發生整個物流體系的改變,特別是供應鏈體系的變革,最終會走向真正的以大數據驅動產品個性化設計和柔性化制造。“認真購物,買點好的”是今年京東亮出的鮮明旗幟,希望通過好物低價、極致服務和智能體驗三項舉措來引導消費者理性購物。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是蘇寧在今年“雙11”中突出的一大重點,場景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產業布局、年輕化成為蘇寧強調的關鍵詞。而具體到酒類行業,今年的“雙11”,必將有不少新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