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茅臺市值和價格的不斷升高,醬酒產量成了行業關注的焦點。赤水河獨特的生態賦予了茅臺獨有的性格和魅力,但也限制了醬酒的發展,有限的產能和不斷增長的消費形成了“矛盾共同體”。增產擴容,成為赤水河流域醬酒企業未來發展的唯一出路,后千億時代成為醬酒龍頭新的賽場。
10月27日,金沙酒業3萬噸/年基酒擴能項目一期5000噸基酒項目竣工投產。金沙酒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道紅在投產儀式上表示,金沙酒業今年預計銷售收入超60億元,即將邁入百億時代。
《華夏酒報》記者了解到,在赤水河流域,擴容的不只是金沙酒業一家,郎酒、習酒、金沙古酒、國臺等醬酒企業都在擴容,在生態環境治理和醬酒整合重組下,增產成醬酒企業下半場競爭賽的重要法寶。
01、擴容增產,醬酒未來新亮點
在醬香型白酒領域,赤水河就像一座鐵打的營盤,來來往往的投資商和大大小小的運營商就是流水的兵,巋然不動的是茅臺鎮赤水河醬酒核心區域優良的品質和釀酒生態,流動的是醬酒的經營者和投資客。
隨著河南、山東、廣東、福建等省份醬香型白酒消費呈現井噴態勢,貴州、北京、四川等醬香型白酒的傳統消費市場在穩健增長,華北、華東、西南、華南等醬香型白酒培育期市場循序跟進,醬香型白酒迎來黃金生長期。
《仁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顯示,要發揮茅臺酒龍頭引領作用,力爭實現再造1個“茅臺集聚效應”,推動“兩個10萬噸”目標早日實現,到2025年,茅臺集團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爭取國臺等企業銷售上100億元,釣魚臺酒等企業銷售上50億元,勁牌、鵬程、五星、仁懷酒投等企業銷售上30億元,懷莊、祥康、遠明釀制、國威、君豐、夜郎古、金醬等企業銷售上20億元,新培育億元稅收企業10家以上,到2025年,醬香酒產量力爭達到50萬千升,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
在醬酒持續火爆的當下,國臺、釣魚臺和金沙的快速增長證明了醬酒投資需要長期主義,只有靜下心,長期持續投入才能贏得未來。隨著業外幾家上市公司投資醬酒項目擱淺,短期投資和投機的機會越來越少,長期堅守才是發展的王道。
10月13日,在“國臺2022年度生產質量誓師大會暨2021智能釀造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長閆希軍宣布將打造近4萬噸智能釀造、生態環保優良的產業基地。
去年10月25日,伴隨著郎酒莊園吳家溝生態釀酒區啟用,與茅臺相隔不到50公里的四川古藺二郎鎮,耗時8年,規劃投資50億元,年產6萬噸制曲、2萬噸高端醬酒的基地建成。按照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的規劃,吳家溝2萬噸的產能相當于再造了一個醬香郎酒。
公開數據顯示,茅臺最新的產能規劃5萬多噸,按產能計算,吳家溝產能也接近小半個茅臺。
習酒的快速增長需要足量的產能做基礎。從2018年開始,習酒1.9萬噸技改工程及配套設施項目成為打造中國習酒城的重要組成部分,1.9萬噸技改工程包括洪灘制酒車間6000噸、呂獅巖制酒車間4000噸、沙井制酒車間7500噸以及中渡制酒車間1500噸。其他配套設施包括大地制酒車間、坳田2.4萬噸壇庫、營銷中心、商務體驗中心、包裝物流車間等項目,項目估算總投資84.6億元。
5月19日,深圳寶德集團與金沙縣人民政府在金沙縣政府簽訂了“金沙古酒金沙縣萬噸擴建投資協議”。金沙古酒將在金沙縣白酒工業園區,建成包含制酒車間、廠房、窖池、辦公樓等在內的醬香型白酒生產基地,為金沙古酒新增1.3萬~1.5萬噸大曲醬香基酒產能。
白酒趨勢發展咨詢專家黃長北認為,未來五年,除茅臺營收達到2000億元之外,醬香酒產量力爭達到50萬千升,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搶占2000億元醬酒市場的關鍵是品牌和品質共同提升,是優質穩定的釀造基地和產量,醬酒企業只有通過不斷擴產才能滿足消費需求,從而收割醬酒后千億時代的發展紅利。
02、資源整合,醬酒開啟新賽道
11月1日,茅臺鎮一家小微酒企負責人胡先生告訴《華夏酒報》記者,他們的企業是整合的重點,未來將通過整合和治理,會組合成新的、規模擴大數倍的綜合性企業。屆時,會解決部分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產量嚴重不足的問題,融合性發展將是醬酒企業未來發展的基礎。
隨著白酒消費格局調整,醬酒品牌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從今年6月份開始,貴州遵義、仁懷相繼出臺治理生態污染和中小企業整頓舉措,600多家小作坊、小酒企將要關停、拆除、整合和重組。未來,醬香產區80%的企業將被兼并重組和改造提升,知名醬酒企業和優勢品牌將集中在20個之內,醬酒逐步進入“寡頭”時代。
胡先生所講的,早在今年7月份就得到了印證。今年7月以來,仁懷市酒投公司就集中走訪18家中小酒企,最后選擇包括醬香河酒業、土醬坊酒業、酒城酒業、泰福酒業、茅匯酒業、八益酒業、黔莊酒業等13家酒企作為意向合作對象,通過整合、融合發展之路,巧打生產和生態協調發展牌,打造一艘新的醬酒“航母”。
仁懷市酒投公司是2013年7月注冊成立,注冊資本4個多億,是由仁懷市政府牽頭組建的國有全資酒業平臺公司。同時,貴州、遵義也先后成立了國有全資的酒投公司。據悉,貴州醬酒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50億元,由貴陽產業發展控股集團全資控股,屬于市國資委管理企業。遵義酒業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10億元,企業性質為國有獨資,股東為遵義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曾要求,要提高門檻規范白酒企業發展,堅持規范化、規;、集約化發展,積極推動“低小散弱”酒企整合關停一批、兼并重組一批、改造升級一批、轉型發展一批。
整合優勢資源是醬酒產區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在未來發展中沒有捷徑。遵義市通過兼并重組、構建利益聯盟等方式,推進中小白酒企業做大做強。仁懷市還將金醬與無憂組建集團公司、夜郎古與君豐組建集團公司、祥康等6家作為年產能達5000噸~10000噸醬香白酒,產值達50億元~100億元的目標企業進行培育;將國威酒業、波波匠酒業、圣窖酒業等11家作為年產能達3000噸~5000噸醬香白酒,年產值達10億元~50億元的目標企業進行培育。
貴州省將逐步培育壯大習酒、國臺、珍酒、董酒等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加大湄窖酒、鴨溪窖酒、安酒、小糊涂仙等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企業。在“十四五”的發展中,貴州至少要培育出3~5家產值100億元的企業,近10家產值30億元到50億元的企業和20家產值20億元的酒企。
未來3~5年,貴州白酒發展將呈現出抓大放小的趨勢,產業集中化和高效智能化程度會更高,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更加嚴苛,小微企業和小作坊將被邊緣化,在兼并、重組、拆除、關停的綜合治理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醬酒品牌將集中在10~20家,強勢品牌將集中在5~7家,醬酒品牌將出現兩極分化,馬太效應凸顯。
醬酒下半場,新的賽道已經開啟。業界人士認為,醬酒企業如何才能瓜分未來2000億元的市場,除了創新營銷和提價之外,增量擴容是其發展的重心。(原標題:醬酒擴容,誰在收割后千億時代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