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白酒行業年度關鍵詞非“醬酒熱”莫屬,在天津秋糖上表現的也非常明顯。與春糖相比,規模性的酒企通常會比較少,然而在本屆秋糖上,國臺酒業、釣魚臺酒業、金沙醬酒、廣西丹泉、四川潭酒、山東云門醬酒等一批實力醬酒企業齊齊亮相,讓秋糖徹底成為了醬酒的主場。
作為一個小眾香型,醬酒憑什么這么火呢?
01、“茅臺熱”帶動了“醬酒火”
提及“醬酒火”,業內人士首先想到的是“茅臺熱”。
諫策戰略咨詢公司副總經理司勝軍表示,因為茅臺的超級品牌光環和超高端的價格,無形中提升了醬酒品類的附加值,打開了價格天花板。做濃香型白酒,可能在300元、500元價格帶,很多企業推廣起來就非常困難,消費者難以接受,但醬香型則不然。
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白酒市場“量跌價升”,這也是很多經銷商感覺生意難做的根本原因,醬香酒成為滿足經銷商利潤需求的最佳“替代品”,從而從渠道層面形成“醬酒熱”的需求。
智邦達(中國)營銷咨詢公司董事長張健也表示,醬酒熱首先體現在茅臺熱,在茅臺不斷進行消費者教育和帶動,醬香品類已經從過去的小眾逐漸向大眾進行擴散,品類持續擴容。此外,在消費者層面,高端消費人群對醬酒傳播參與的熱情度很高,甚至跨界投入到醬酒的生意當中,從而從消費層面形成“醬酒熱”的市場氛圍。
“茅臺引領下的品類熱,這是趨勢”,安徽大師堂酒業總經理、領先戰略咨詢專家朱志明表示,“而重點的區域和重點的省份的醬酒熱,如河南、山東、河北、廣東等省份,進一步帶動了其他周邊市場的醬酒熱,形成席卷整個行業的風口。”
02、品質驅動醬酒熱,或許是個“偽邏輯”
中國酒業發展三十年來,經歷了產品驅動、包裝驅動、營銷驅動開始向品牌驅動和品質驅動轉變。
在產品驅動階段,屬于賣方市場,有產品就能賣的掉;在包裝驅動階段,包裝越奢華價格越貴,酒企不論規模大小,如果沒有千元以上產品就是上不了臺面;營銷驅動階段,則是徽酒領銜,酒店盤中盤、消費者盤中盤等模式向全國的推廣;品牌驅動和品質驅動則是當前酒業發展的重要特征。
在醬酒企業中真正具備品牌實力與規模實力的不多,因此有部分人士認為品質驅動是醬酒熱的底層邏輯。 “健康消費下的好酒熱,醬酒品類在顧客認知中,要比其他品類香型酒好。”有業內資深人士表示。“但通過秋糖品鑒多家醬酒企業產品來看,醬酒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多數沒有達到醬酒的標準和年份。而且醬酒企業大都是按照大曲醬香茅臺工藝去模仿,同質化還是比較嚴重的。”
有經銷商表示,其實除了茅臺外,消費者對其他醬酒品牌的認知度并不高。但因為茅臺熱,其他醬酒也跟著熱了。中國人只看業績,在中國消費者眼里,做的好的企業做什么都對,茅臺業績在白酒行業一騎絕塵,那么醬香酒一定就是好產品。
因此有專家表示,品質驅動是消費理性化下的必然,與醬酒品類沒有必然的聯系,在肯定茅臺同時,不能否認清香、濃香等香型酒企業中同樣具備高品質產品。所謂品質驅動醬酒熱是個“偽邏輯”,醬酒熱是茅臺光環下,炒作驅動的商業跟風熱,經銷商、媒體、終端,專家共同炒作,制造的熱勢能。
03、醬香不是茅臺鎮專利,醬酒的下一波風口是濃兼醬
醬香品類已經在全國市場呈現一股大趨勢,有很多酒企選擇“濃轉醬”或“濃加醬”。如江蘇今世緣推出清雅醬香國緣V9、安徽高爐家·徽酒集團在茅臺鎮購買醬酒企業。
有行業專家表示,未來醬酒不會是茅臺鎮的專屬,可能最終會全國普及。我們可以從郎酒、珍酒、廣西丹泉、云門醬酒近年來的發展看出這一點。未來最大的受益者不應該是茅臺鎮的醬酒企業,而是區域性強勢酒企。在茅臺的光環下,大部分茅臺鎮醬酒企業忽略了品牌的打造、品質堅守和消費者傳遞。這些都是很難短時間改變的,而區域龍頭酒企無非是通過香型去解決價格天花板的問題,消費者基于對品牌的信任,更愿意選擇區域龍頭酒企生產的醬酒而不會選擇茅臺鎮小酒廠的“未知”品牌。
“一般的醬酒企業如果沒有品牌認證的情況下,不建議喝。也許喝酒還不如喝兼香型。”司勝軍表示,“消費者選擇茅臺,還是基于茅臺的口感,而濃兼醬的兼香型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解決這個問題,個人認為,醬香酒下一波的風口是濃兼醬的大兼香。”